Currently browsing category
reading

距離

《阿拉斯加之死》是一本很好看的調查報導,書中記者追蹤一位大學畢業後就把身上所有的財產、車子丟掉,一路打零工賺經驗存旅費,兩年後終於一圓到阿拉斯加探險的夢想,最後不幸喪命於阿拉斯加的過程。書的觀點是認為這位年輕人並不是如一般人所想的,只是一位不切實際、不懂阿拉斯加地理環境險惡的莽撞少年,由許多跡象顯示,他在南方鄉村打工的經驗已經讓他累積許多在險惡環境中必要的知識,在許多地方做出了正確的決定,至於是什麼造成他遇難的詳細原因我倒是忘了。

鬼月應景漫畫

幾個同學都大力推薦《陰陽師》跟《百鬼夜行抄》,但這漫畫像是不太熱門,常去的幾家漫畫店都沒看過,大概是鬼月靈感比較強,給我瞄到了,原來這種一點都不恐怖的漫畫也被擺在鬼怪漫畫區去啦。

How To Read A Book

Mortimer J. Adler & Charles Van Doren, 《How To Read A Book 如何閱讀一本書》, 台灣商務2003(原書於1940出版) 「到底怎樣才能把書讀得又快有好?」這是我長久以來的疑問 ,如果你也同我有一樣的困擾,那麼你可以考慮讀讀看這本七月初版八月就第二刷的新書。

FNAC

晚上經過FNAC,進去裡面晃了一圈,我發現我喜歡上了這家書店。 FNAC剛開幕的時候,黑色帶斑馬線紋的毛地板與經常讓人不知身在何處的偌大空間,令我很不習慣,與其說是書店,倒不如說是百貨公司,少了點書店讓人安定神經的「氣質」,也因為住的地方附近有太多書店圖書館,已經很久沒有到FNAC的必要了,然而今晚回到FNAC,我重新將這裡定義為書店。

弄得更乾淨,就不會被排斥

Naomi Klein, 《No Logo》,時報2003 我決定還是把書先擱在一邊,翻了一個晚上,感覺這本書只是把關於品牌與消費費文化批判講得更清楚更完整而已,只抄一句有感覺的話,這是一位善於利用科技修改企業廣告的文化反堵藝術家Jorge Rodriguez de Gerada說的,

High Fidelity

Nick Hornby, 《High Fidelity 失戀排行榜》, 麥田2003 如果你看過失戀排行榜的電影,你絕對不會忘記去買一張電影原聲帶,有好一陣子,你走路都會哼著The Beta Band 的〈Dry The Rain〉,或者是 Shiela Nicholls 的〈Fallen For You〉。然後,在某個躲到書店吹冷氣的大熱天裡,忽然看到小說出了中文版,你毫不猶豫的掏錢把書抱回家。是的,非抱回家不可。

If on a Winter’s Night

Italo Calvino, 《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時報 讀到一段,我笑了,是這麼寫的…當讀者又讀完了某篇小說第一章的影印稿,他急切地詢問,「那…接下來的呢?」,對方瞪了他一眼,「第一章就夠你討論一個學期了!」,然而讀者不想討論,讀者只想閱讀。

L’empire des signes

Roland Barthes, 《L’empire des signes 符號帝國》 北京:商務印書館 符號帝國是巴特旅遊日本所寫的符號學觀點的小書,藉由觀察日本生活文化的各個細微層面,並比較東西文化的異同,來思索符號與意義之間的關係。這本書的繁體字版叫做《符號、禪藝、東洋風》,台灣商務已經絕版,不小心在圖書館瞄到這本小書,驚喜之下開始了我第一本簡體字書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