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將七
黃信堯導演的《北將七》是我最喜歡的電影類型,一種沒有劇情的故事。上週四晚上滑手機突然發現公視有播,三小時的片長,一直看到超過半夜一點,看得目不轉睛,捨不得入眠。如果片長更長,我還是可以一直看下去。一段段平靜的日常風景,意外地很有趣,很美麗,而且拍的是我們熟悉的台灣南部鄉下,那個電影的視角以及聲音與時間感就像是我們親身經歷。
黃信堯導演的《北將七》是我最喜歡的電影類型,一種沒有劇情的故事。上週四晚上滑手機突然發現公視有播,三小時的片長,一直看到超過半夜一點,看得目不轉睛,捨不得入眠。如果片長更長,我還是可以一直看下去。一段段平靜的日常風景,意外地很有趣,很美麗,而且拍的是我們熟悉的台灣南部鄉下,那個電影的視角以及聲音與時間感就像是我們親身經歷。
不是最近很多人討論的那個大同,我要講的是一部2015年的中國大陸電影紀錄片,大同是中文片名,英文片名叫The Chinese Mayor,導演周浩。大概是一年前在電視上不小心看到的,我想我在看的時候,應該是一直都呈現著兩眼圓睜張大嘴巴的姿態,就是所謂的目瞪口呆。奇片一部。
進電影院看《尋秘街拍客》這部紀錄片之前,我不曉得這位街拍客Vivian Maier拍的是人像攝影,而且很多是近距離、正面的人像攝影。她能夠長期如此大膽直接的面對人群,收集各式各樣的人物風景,顯示了她對人的興趣,以及對人細膩的觀察,她還會拿著錄音機在路上問其他人對政治的看法,這樣的人為什麼會把自己隱藏起來
《Stories We Tell》(莎拉波莉的家庭詩篇)開頭用了加拿大作家愛特伍的《雙面葛雷斯》裡的一段話, 當你在故事中間時,故事就不是故事了,而只是一團麵糊,一聲黑暗中的吼叫,一陣雙目失明。像打碎的玻璃和劈裂的木片殘骸;像旋風中的房子;或是被冰山撞碎、被大風捲到激流裡的船,船上的人都無能為力,無法把船停下。
今年設計影展還是很不錯,Urbanized也是我一直很想看的紀錄片,是Helvetica的導演Gary Hustwit拍的,他還有一部Objectified我也很想看:D
民謠創作歌手Rodriguez是墨西哥移工的後代,出生在底特律,正職是建築工人,在1970年代發行過兩張專輯,因為賣得不好不久被唱片公司解約,音樂生涯也跟著停擺。然而他的歌在實行種族隔離的南非大受歡迎,成為反體制的代表,是和the Beatles, Simon & Garfunkel同樣等級的存在,不過報章雜誌上卻從來沒有關於他的消息,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從哪裡來,人們知道的只有關於他傳奇性的死亡。
The artist is present是2010年行為藝術家Marina Abramović在MOMA的回顧展,她除了找人來重現以前的作品,還推出一個新作:在為期三個月的展出期間,從開館到閉館,她每天都坐在博物館裡一動也不動,在她面前擺了一張椅子,參觀者可以和她近距離地相互凝視。在博物館外,每天清晨都有大排長龍的隊伍,甚至夜宿街頭,只為了能和Marina作無聲的交流。這部影片(凝視瑪莉娜)是展覽出版品之外的另外一個副產品。
Marley, 2012,金馬影展 新光影城 關於牙買加雷鬼樂手Bob Marley的故事,很好看的紀錄片。以前看過的音樂故事,絕大多數是有關白人的搖滾樂,幾個一再被提到的名字與事件,說明了那些故事同屬一個時空軸線,但是Marley這個故事裡,牙買加的音樂圈子、政治、宗教與生活方式都和那些歐美音樂圈連不在一起,除了裡面提到倫敦的Island Records,真像另一個時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