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ly browsing tag
小說

天橋上的魔術師

不管是幾年前在網路上看到的中華商場老照片,或者是三、四個月前網路上流傳的一支劇組搭建中華商場的短片,我都是沒什麼感覺的。畢竟不是台北人嘛。我想台北人看到高雄地下街商場老照片的反應,應該也是差不多的吧。最近讀完了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突然覺得我好像也曾經在那個商場住過一樣。

Juliet, Naked

如果曉得Nick Honby的《赤裸的茱麗葉》是一本會讓你想起失戀排行榜的小說,我應該會更早拿起來閱讀。喜歡音樂到能夠鉅細靡遺地研究討論作品裡所有隱藏的線索甚至為此爭執不休的人,總是很可愛(至於他原來是個被關在精神病院以致無事可做只好整天上網發文的事實還是別讓我知道好了XD)。雖然那些關於搖滾樂的故事裡,存在著許多穿鑿附會的傳說

悲喜邊緣的旅館

最近看了一本蠻有意思的小說《悲喜邊緣的旅館》(Hotel on the Corner of Bitter and Sweet),故事背景發生在珍珠港事變後美國本土引發反日情緒,致使西岸的日裔居民被迫遷移到內陸的拘留營裡,原本的日本町也因此被摧毀殆盡。主角是中國移民的後代,他的父親因為在老家經歷過的戰爭而視日人為仇敵,但這個成長於美國的小孩和當時的日本小孩同處於移民者/弱勢者的位置,他們玩在一起,甚至談戀愛,於是整個故事便是關於人們在世代差異、族群與生活經驗差異的場景中所遇見的衝擊,以及如何自處與調適的過程。

私人放映室

最近同時看了幾本中文書,其中兩本是男作家緬懷青春往事,一本是成英姝的短篇小說《私人放映室》。前者旁徵博引、正經八百,誠懇嚴肅地描述那些影響成長經歷的大小事件,而後著都是一些帶著魔幻寫實、胡鬧跟irony的故事,讓人邊看邊笑,但人性的真實也在戲謔裡顯露無遺。兩種書的寫作角度都帶著旁觀者的清醒,但是同時看,青春往事便因為太認真而顯得有所隱瞞,而遜掉了,真是非戰之罪。

時間裡的癡人

週末下午在房間裡讀完《時間裡的癡人》,窗外是耀眼的陽光,藍天白雲,一個人坐在桌子前面哭了。眼前彷彿出現了《六呎風雲》裡的那一群人,看著他們的一生迅速閃過,看著他們的頭髮隨著音樂逐漸變白,紛紛倒下。我們孤獨地在一起,別人永遠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的你,大部分的時候你必須獨自面對生命的各種掙扎誘惑與考驗,然而不論那個當下的情緒多麼強烈,不論榮耀或失敗,一切都會隨著時間消逝

Eldorado

《馬森巴羅的影子》(Eldorado),作者羅蘭高蝶(Laurent Gaude),原書名根據維基百科,在西班牙文裡指的是「黃金國」,移民者嚮往的樂土,這是一個關於非洲與中東非法移的故事。< --more--> 為了脫離生活的困境,追求更好的生活,每年有無數的人踏上旅程,付了錢上船,他們唱著歌出航,但不久即被遺棄在海上,任其自生自滅。皮拉奇艦長20年來,日復一日,在西西里的海上搜尋非法移民的船隻,其中也包括拯救被遺棄的移民,只是他們把人救上來以後,就會送給警方,再一次從希望裡跌落。直到有一天,皮拉奇艦長遇到一位曾經救過的女子,他不再能合理化自己的工作,不曉得該如何面對這些只是不顧一切追求夢想的人。而同一時間有一對兄弟正準備從蘇丹港離開,他們要偷渡到歐洲去。而這一路上,絕境裡的人們為了求生存所經歷的殘酷,以及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難以為外人道的。 人究竟要懷抱著一個可能只是虛幻的夢想,或是讓自己陷溺在無路可去,連夢都沒有的狀態?小說很好看,作者很有技巧,還是要自己看比較好。所以我也還沒有說馬森巴羅是什麼。

咖哩香腸之誕生

咖哩香腸是流行於德國的庶民小吃,它的來源眾說紛紜,但是小說的敘事者心裡明白,咖哩香腸的發明人,就是小時候住在他嬸嬸家樓上的布綠克太太。為了探索咖哩香腸的誕生,他來到布綠克太太住的養老院,前後七次。八十歲的布綠克太太眼睛已經瞎了,她賣咖哩香腸的小吃攤12年前就收起來了,她一編織著毛衣,一邊講起咖哩香腸的來源。

private eyes

我有幾本紀蔚然的書,那日在書店翻開私家偵探的時候,突然知道原因。這書才看沒幾句就害我失去控制,頻頻發出奇怪的笑聲,於是破紀錄地才翻到第3頁,就趕緊低頭躲避左鄰右舍投射過來的異樣眼神,掏錢買書做damage control。想當然爾,這書萬萬不可帶到捷運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