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ly browsing tag
劇場

謀殺克雷曼

imitating the dog(UK), Kellerman 10/27 松山文創園區 《謀殺克雷曼》也是數位藝術節的節目之一,這是第一次看到電影和現場演出的比重正好一半一半的劇場,非常有意思,故事也是時空交錯的科幻驚悚懸疑片,雖然緊湊迷離的程度自然不能和David Lynch的電影相比,但是能夠在現場演出的環境做到這樣的結構和場面,我覺得很讚啊。

早餐時刻

早餐時刻,崎動力舞蹈劇場,8/11,水源劇場 舞台中央有一個大螢幕,右後方一張方形桌子,三張椅子,三部攝影機分別散在右前方和桌子兩邊。隨著前方攝影機往前拉,螢幕上慢慢出現倒在桌上的男人,我們看到他的腳,他的脖子、髮絲,接著拿著攝影機的男人移到座位上,另一張椅子是一個女生,男人醒了過來,三個人像打架一樣六隻手在桌子前面比畫,男人一度還把頭從另外兩人的手之間鑽了出來。這齣叫做《早餐時刻》的舞劇,和早餐有關的大概只有這張桌子,它讓你有一種煞有介事地,是要開始吃早餐了的感覺,不過等了許久,並沒有像早餐的東西端出來,有一顆番茄被吃掉,另一顆番茄成了慾望的載體,最後跌落在地上。

蝴蝶夫人

今天要感謝很多人讓我得以去看蝴蝶夫人的綵排場,雖然一整天心裡惦記著要先看劇情大綱,結果還是到下班前兩分鐘才匆匆到維基百科印了資料帶到公車上看。這齣劇是兩廳院的跨國製作,由國家交響樂團演奏,演出的主要是澳洲歌劇團,也有部分台灣演員。之前完全沒注意到有這齣劇,原來六天的場次座位幾乎全部售罄,又是一個我不熟悉的世界。

法國雙向肢體劇場《慾望片段》

Cie Dos à Deux – Fragments of Desire 兩廳院實驗劇場 這大概是目前看過在小型舞台裡面,道具佈景的安排機關最多,最充滿驚喜的一次。故事場景是有一點詭異的歌德風,父親坐在輪椅上,頭轉動的樣子像是機器人一樣地震動搖晃,而且沒有表情。女管家穿著全黑的管家服,有幾幕在工作的場景把外衣脫掉,只露出裡面類似馬甲也類似脊椎復健護具的衣服,同樣面無表情,動作僵硬,但是服務周到,像家政婦三田一樣萬能,也像極了機器人,她的裙子兩旁似乎是掛了兩條大的黑色袋子,像抹布,又可以裝東西,需要什麼隨時可以從衣服各處的袋子掏出來。

比利時當代舞團 – 梔子花

les ballets C de la B – Gardenia 國家戲劇院 金碧輝煌的燈光映照著陳舊的黃色地板,開場的時候,九名穿著西裝的扮裝藝人站在舞台上,今天是梔子花夜總會的最後一天。接著主持人開始介紹團員,每一位年紀都很大了,各有其進到這個世界的故事,最後兩位是比較年輕的女性跟男性,接著他們步履蹣跚地走到舞台四周的椅子上坐下。這齣劇呈現了這群藝人的舞台人生,他們的華麗歲月、愛恨掙扎、以及年華老去。

卡夫卡的猴子

Young Vic Theatre Company- Kafka’s Monkey 兩廳院實驗劇場 這齣劇是根據卡夫卡的《學院報告》(A Report for An Academy)改編,黑猩猩紅彼得在研究人員面前講牠如何變得像個人的過程,紅彼得本來在非洲的黃金海岸和同類一起生活,有一天被獵人的槍擊中,關在船底的籠子裡被運走,之所以努力學習成為人類,只是為了尋找出路。

DV8 – Can We Talk about This?

DV8 – Can We Talk about This? 4/14 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德堂 尊重多元文化是現代社會不容質疑的價值,但假如這個文化鼓勵殺人,那麼我們還要尊重這樣的文化嗎?DV8在這齣舞作裡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多元文化主義演變為文化相對主義,也就是人們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前提下,認為文化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當另外一群人做了我們覺得非常奇怪的事情,我們都要予以尊重,因為所有的事情必須回歸到那個文化脈絡裡面去談論,不能夠用我們的價值觀與意識型態來評判,否則容易變成文化中心主義,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變成在英國境內人們對於穆斯林的honor killing、強迫婚姻與言論審查的容忍,許多人因為公開反抗/批判這個文化傳統而此遭受生命危險,但是人們只是噤聲。

Peter Brook, 魔笛

Théâtre des Bouffes du Nord – A Magic Flute, 3/10 國家戲劇院 顯然我對導演沒有研究,原本買票看魔笛是想要看華麗場面大製作的,所以發現只有一台鋼琴的時候心中滿是問號,這樣真得行嗎?但看到一半就非常確定是我多慮了,大幅改編的精簡作品,故事線非常清晰,歌曲很好聽,舞台道具的使用也很巧妙,精緻靈巧,非常精采。尤其數週前剛看了另一齣不是很滿意的經典作品改編,功力火侯差距很大,現在又對改編作品回復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