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eep No More
Sleep No More, Punchdrunk, 12/22, The McKittrick Hotel 年初的時候聽說了Sleep No More這齣劇,場景設在旅館的幾個不同的房間裡,戴著面具的觀眾可以隨意走動選擇想看的劇情,所以每個觀眾經驗到的都不一樣,聽起來很酷,但還真沒想過有一天會真的目睹。
 
			
		Sleep No More, Punchdrunk, 12/22, The McKittrick Hotel 年初的時候聽說了Sleep No More這齣劇,場景設在旅館的幾個不同的房間裡,戴著面具的觀眾可以隨意走動選擇想看的劇情,所以每個觀眾經驗到的都不一樣,聽起來很酷,但還真沒想過有一天會真的目睹。
 
			
		Twelfth Night, Shakespeare Globe, 12/20 Belasco Theatre 我在紐約看的第一場戲劇,我的第一個第十二夜,註定要成為我最喜歡的第十二夜。莎士比亞圓形劇場製作,所有的角色仿造莎翁當年的規矩全以男性演出,以此安排來搬演第十二夜這種又是女扮男裝又是雙胞胎的角色就更有趣了。
 
			
		Preparatio mortis / Jan Fabre / Annabelle Chambon(dancer) 兩廳院實驗劇場 11/16 燈暗後我們在黑暗中聽著環境音樂等待了超過5分鐘,然後出現了微弱的光,模模糊糊地好像看到舞台中央的一座小山,好像是花堆成的。它在動,像在呼吸一樣。
 
			
		Akram Khan – DESH,9/21, 國家戲劇院 細緻的單色動畫隨著一股煙,緩慢出現在舞台上,配合著阿喀郎口述的孟加拉傳說,他搭上了船,抵達森林,爬上樹梢偷採蜂蜜,我們看到一個極度精巧的,讓人對無憂的童年與古老文化產生聯想的美麗景象。
 
			
		Volksbühne Berlin, Ber Spieler 3/3 國家戲劇院 這齣劇對我來說有點難,因為書讀得不夠,因為導演沒有想要讓人好過。故事是根據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同時融入了他的日記和短篇《鱷魚》,故事裡面除了講賭徒流連賭桌妄想翻身無法自拔的心理,也講人在愛情裡的瘋狂與失控,還有同屬歐洲與亞洲的俄國面對歐洲入侵(經濟、軍事與文化的)那種既歡迎又排拒的矛盾。
 
			
		「這裡位置好。」「真得嗎?」「相信我!」在選位處的小鬍子先生拍胸脯保證下,得到了面對舞台左邊第五排的位置,果然很不錯,距離演員進出場位置的閣樓樓梯不遠,許多橋段都在這裡發生(不過假如在右邊或許可以把會彈奏各種奇特樂器的白鬍音樂家看個仔細,應該是各有好處)。
 
			
		創作社《拉提琴》,11.10,國家戲劇院 這齣劇上半場只是有趣而已,加了下半場,就成了一齣好戲。劇本主題與風格大致上和紀蔚然以往的戲相去不遠,但這次我們有全面啟動這種大家都知道以致於很方便引用參照的文本,讓故事多了許多奇幻的成分與層次,此外,這次的製作在處理仿新聞的畫面還有字幕的運用很有趣,旋轉舞台的設計也頗富巧思,當然自己多長了幾歲可能也有關係,更能感受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無力感。曾經我們以為更多的資訊能夠帶領我們更接近真理,但實際上卻不盡然如此。
 
			
		許芳宜&藝術家,生身不息,10/28 國家戲劇院 喔這個好棒。尤其是第三段阿喀郎汗和許芳宜一起跳的《Gnosis 靈知》,太神奇了。這段舞有一點武術、印度舞和現代舞融合在一起的味道,阿喀郎汗超快速的轉圈圈,細緻柔軟但非常有力的手部動作,都是以前沒有看過的舞蹈。開始的時候許芳宜從原本寂靜緩慢的動作到迅速出手,鼓跟著敲起來,以及接著瞎了眼拿著杖子往地上一敲燈光迅速轉變為十字方格的圖樣,還有後面燈光變成紅色那幾近瘋狂的舞蹈,都有讓人心驚的震撼。現場演奏的印度音樂、鼓、吟唱,以及簡潔而富變化的燈光設計,也都搭配得很好。雖然故事只能隱約看到有盲人,有一段互相拉扯的關係,已經是非常令人難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