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
翻到今年金馬影展的手冊才知道《大象》是 2003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和金棕櫚的電影,影展手冊拿它跟Michael Moore的科倫拜相比,但這兩部片不論風格或說故事的重點都不太一樣,科倫拜怎麼看都是個美國片的風格,企圖名顯,敘事方式直接,結構清楚,認為校園槍擊事件不只是社會問題,還是政治問題,以一種訴諸說理的、假設而後求證而後解決的心態。大約就是一種實證主義邏輯下的產物。(套句某孫老師的話,”實證主義在學術圈子裡是罵人的話”…唔…請自行體會…)
翻到今年金馬影展的手冊才知道《大象》是 2003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和金棕櫚的電影,影展手冊拿它跟Michael Moore的科倫拜相比,但這兩部片不論風格或說故事的重點都不太一樣,科倫拜怎麼看都是個美國片的風格,企圖名顯,敘事方式直接,結構清楚,認為校園槍擊事件不只是社會問題,還是政治問題,以一種訴諸說理的、假設而後求證而後解決的心態。大約就是一種實證主義邏輯下的產物。(套句某孫老師的話,”實證主義在學術圈子裡是罵人的話”…唔…請自行體會…)
 
			
		佳麗村三姊妹好玩極了!(還沒看過電影的人還是先去看過再往下讀吧…) 網站的介紹說是一部法國、比利時、加拿大共同製作的動畫,全片幾乎沒有對話,只有偶而會出現一些簡單的法文,但就當它是火星話其實也無礙對故事的理解,這卡通完全是用圖像與聲音說故事,不論是情節安排、圖畫、色調、或音樂全都超乎想像之外。
很後現的一部電影。一邊是有著許多誇大故事的父親,一邊是執著於真實的兒子,兒子對於父親那些不斷重複的虛幻故事相當不以為然,他想要找到真實,卻在自己的腦中畫出他以為的真實,父子倆也因此漸漸疏遠。那麼,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呢?
《海洋熱》很好看。特別之處在於看到台灣年輕人的輕盈。也許有人練習總是遲到、有人練習不足總是出槌、有人蠻不體貼的騷擾鄰居安寧、有人沒錢也要借錢來玩音樂等等看起來像是草莓族不負責任的行為,然而在那些自我的、玩耍的、蠻不在乎的表面下卻也隱藏不住每個人的認真與成就夢想的執著。這一輩的年輕人有這一輩人的苦惱,但無論如何已經和長輩們那一種必須全心全意、不可兒戲的,信仰愚公移山那種愛拼才會贏的價值觀已經漸行漸遠了。
亞洲的導演裡面,北野武可能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因為他極富創意的幽默感。盲劍俠的故事反正是我喜歡的俠客故事,這種亦正亦邪的俠客就更有趣了。不過,我只想說說那些漂亮的轉場。
為了仔細聽那很久沒聽到的法文,我戴著耳機看電影,但我非常肯定地相信我剛剛一定邊看邊高興地哇哇大叫,《日以作夜》真是太棒了! 照理說我應該要對楚浮這個法國新浪潮最有名的導演很熟才對,但是反正我對太有名的一切過敏,有意無意就這麼錯過了很多年,連之前的楚浮影展在許多朋友殷切的提醒下還是都錯過了,現在只能說,還好我還是沒有真得錯過。
 
			
		《發條桔子》1971 故事主題主要是對當時盛行的行為主義提出反思,行為主義最有名的實驗就是巴夫洛夫的古典制約,每次給狗食物的時候順便響鈴,那麼狗就會把鈴聲跟食物相連結,有一天狗只要聽到鈴聲沒看到食物也會流口水,早期的學習理論就很信這一套,相信人可以藉由一些很機械的方式來改變行為,
 
			
		以前看《Annie Hall》的時候,很多笑話聽不懂,只當是個普通的愛情故事稀哩呼嚕看過去(但故事看起來好像沒有一般愛情故事明顯的情節推展,倒是著墨於許多兩人之間的日常生活)。幾年後重看,對於人情世故與西方文化都比較熟悉了,笑翻了,也愛死了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