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rip to Kassel, Germany

今年過年期間發現去法蘭克福的機票好像不貴,於是有了六月的北德之旅。目的地是柏林,想說搭火車去順道拜訪其他城市,然後發現會遇上五年一度的卡塞爾文件展,所以第一站就來到了卡塞爾。之後是漢堡、呂貝克(Lübeck)、柏林,最後回到法蘭克福。

# 卡塞爾高地公園

雖然是因為文件展才來的,但其實卡塞爾最有趣的地方還是從17世紀末開始蓋的高地公園(Bergpark Wilhelmshöhe)。我從山下的電車車站走到威廉宮殿,再走到獅堡,再一路走到赫丘力士像,還付了三歐元進到裡面的八角塔,然後爬到最頂端,有點累,是個需要體力的行程,但覺得頗為值得。

一開始走到獅堡那一段路,因為走了後門上去,就是杳無人煙的階梯陡坡,感覺爬萬里長城大概便是如此吧。一到獅堡,發現裡面都是非常煞風景的建築鷹架就沒有進去逛了,但至少這兒有洗手間跟販賣機,讓我買了一小塊Ritter Sport巧克力,在外面的迷宮花園休息補充體力。以前有段時間非常喜歡這種包了堅果有很多口味的方塊形狀巧克力,這次出來看到一堆廣告,才曉得是德國的牌子。

獅堡與爬到獅堡的階梯

在Plutogrotte(冥王星洞窟?)看到奇特的如神殿般的洞穴只覺得有趣,走到Neptungrotte(海王星洞窟?),發現有類似的結構但規模更大,在走上去又發現更大的,真得會對這個古老的公園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整個建築工事實在是太龐大了。

本來安排週日來是為了下午2:30開始會有的水舞噴泉(wasserspiele),可惜我之前沒注意到網頁有流過各景點的時間,最後要到15:45才會流到大水池去,而且也錯估了在這個小山坡裡遊走需要的體力,訂了太早的火車票去漢堡,導致必須在放水之前就坐公車下山,只好留著下次再來。

一路爬到赫丘力士像。其實到處都是工程,要努力不要拍到工地。

爬到八角塔的平台,這邊有一個臉上挖了洞的赫丘力士像人形立牌,非常受男遊客歡迎。在平台休息完後還可以再沿著狹窄的旋轉樓梯一直爬到最上面去。這個赫丘力士像這麼蓋果真可作為權力的象徵。

從最高點往下看,原本好幾層樓高,很礙眼的升降梯,變得越來越渺小,可以看到從高塔一路沿伸出去貫穿整座城市的中軸線。

# 卡塞爾文件展 Documenta 14

卡塞爾文件展今年在雅典也有展出,展覽散布在城市中數十個不同的場地,但是地點資訊一直六月我快要出發前才在網站上公告,且各展場展出作品的資訊也不是很充足,以致於很難規劃參觀路線,所以一切都是到了以後隨便走。

當代藝術的作品通常有明確想要表達的特定訊息,但是也通常難以理解,需要背景知識、導覽文字或是解說才能找到觀看的方法。但是這個展覽的文字解說通常都只用不是很大的字印在牆上,很難同時很多人一起看,展場的光線很多也都很暗,更是增加了閱讀的困難,且有時鄰近的作品共用同一個說明牌,卻沒有相對位置圖,以致於也不曉得哪個是哪個。

走了幾個展場只覺得有些挺有趣的,但還不能說有遇上非常動心的作品。印象更深刻的,反倒是藉由這個過程走到城市中許多不同的角落,那是單純來玩不會經過的地方。


這可能是我最喜歡的一件作品,位於卡塞爾的中央車站(又稱Kulturbahnhof),也是文件展中去過的場地裡最喜歡的一個。從車站廣場入口進去,會走到一個廢棄的月台,作品放在裡頭別有韻味。這件作品叫做Welcoming Gate位於隧道的出口處,作者是Zafos Xagoraris。根據說明牌,在1916年有7000名希臘人在一次大戰期間向德軍投降,但因為當時希臘是中立國,這些軍人變成了既是客人又是戰俘的尷尬存在,有一批人被火車載到德國東部的Görlitz待了三年,他們被允許在城裡自由活動、作音樂、發行報紙等等,這件作品便是重建了當時營地的入口,Xaipete相當於希臘文的Hello。裝置旁邊同時也播放著存典藏於檔案館的早期希臘音樂錄音。因為場地的關係,那隨著風飄揚的旗幟,搭配著稍顯哀淒的民謠音樂,特別能引發思古之幽情。出口可以沿著火車軌道走出去。

這個我也很喜歡,應該是在Documenta Halle的一個有如水墨畫的刺繡作品,一個關於森林與農村還有北歐Sami原住民的故事,如捲軸般層層展開,這邊只照了趕豬群的段落。(Britta Marakatt-Labba, Historia (2003-07)) ,這個場地的作品很多都是比較有感覺的。

一個金字塔的概念。(Agnes Denes, The Living Pyramid (2015/2017))

一個水管屋的組合。

這是一個要爬到高處觀看一幅自然畫的概念。

# Weinberg

高地公園和前面的車站以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叫做Weinberg(以前是葡萄園)。本來我已經站在那上頭覺得有東西呼喚我差點就要走過去了,但是腳太痠又快要下雨了只好趕快上橋到對面離開,下山時才從外面看到這個古老奇特的巨大支撐結構,原來裡面還有二戰的防空洞,有機會可以再來探探。

# 卡塞爾的麵包與水

在卡塞爾總共買過四個麵包,都是隨意看到就買的,長相也都頗為普通,一個65~99分,每一個都超級好吃,而且也不是很硬的那種。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吃到這麼好吃的麵包了,後來去了漢堡和柏林,都再也沒有吃到像這樣有著純粹麵粉和堅果香氣的麵包了。但是卡塞爾的水也有點奇特,我帶了一個小電爐去煮水泡咖啡,煮完的水總是覺得不知該怎麼形容,好像油油濁濁的,不很可口,但是到了漢堡、柏林,水煮了還是一樣會殘留白白的鈣質,但是就沒有這樣油油的,感覺清澈很多。不曉得這種水和好吃的麵包是否有關係。

還有一天在披薩店買了個長得像韭菜盒那麼大的餃子形狀的Panzerotto,非常好吃。只是想要記一下這個字。

# Markethalle Kassel

熱鬧有趣的市場,屋頂裝飾很有趣。在這裡吃了一個包了魚豬牛三種肉的漢堡,很好吃。

# 收餐盤、押瓶費

第一次去德國,發現收餐盤跟壓瓶費是蠻有趣的事。在這裡吃飯或是喝咖啡,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吃完自己把餐盤拿去回收處,有飲料瓶子,就自己擺到瓶子回收籃裡。因為不像在台灣都會有明顯的指示說明要自己收盤子以及收到哪裡去,所以在第一次發現找不到地方收隨便一擺心裡覺得可恥以後,吃飯的時候常常都在東張西望,看別人都把盤子拿去哪裡。說也奇怪,大家好像都知道要拿去哪裡擺。有些店沒有回收處,就直接拿去櫃檯給老闆就可以了。養成習慣以後回到台灣吃完飯都忍不住想要收盤子。

押瓶費是因為我有在記帳,所以會索取帳單回家登錄,然後就看到買瓶裝飲料會有多一個費用叫做pfand,在網路上查,才知道這個要拿去超市的機器退瓶然後把錢拿回來(不用是原來的超市)。住的地方附近剛好有間大賣場,就在那裡看到一個人拿了一大袋幾十個瓶子一個一個丟到機器裡,我剛好手邊有一個瓶子就去試試看,不過因為一瓶只有區區25cent,也就沒有去換錢了。

卡塞爾可能是一個規模比較小的城鎮,常常會看到很大間的超市,那旁邊就通常會有這種收瓶子的機器,後來到漢堡跟柏林,都沒有再經過像那些大賣場了。

# 照相機

在高地公園幫一個皮膚很白很瘦頭髮卷卷的像大學生的背包客女生和她的同伴拍了照片,她拿了相機給我,一台小小的數位傻瓜相機,這種相機我已經很久沒有用了,現在都用手機在拍,即使是小相機也總會有個觸控螢幕什麼的,所以一時間還不知道怎麼調焦距。女生笑得很自然很燦爛,很感染人的笑容,真想跟她要照片留念。看著人家這樣笑,心情也跟著開朗。

在文件展多的是拿單眼相機的人,但在高地公園拿這種有點懷舊的小數位相機的人還真不少。

# 中央車站月台

去火車站順便去月台逛逛。

# 電車

卡塞爾的路面電車與公車系統叫做KVG,有賣週末票,從下午兩點開始,可以用整個週末。因為到的時候還沒有兩點,我先買了張單程票去旅館,後來在某個車站想要買週末票,但是找不到賣票的機器,才發現要跟那邊兼賣零食飲料雜貨的櫃檯買,不過後來發現在電車上也有機器可以買。買完了以後要Validate才能用,就是在門旁邊有個寫著Entwerter的藍色盒子。

# 火車

德國的火車票很有意思,買完機票決定好要去的路線後,就先買了Bahn Card 25(德鐵還會寄實體卡來),然後是四段ICE高鐵票,那時有三段買到19歐元的優惠票,火車票用Bahn Card買有優惠,多人同行也有優惠,還可以設中途停留點只收一段的錢,如果票上顯示+City,票價便包含了前往火車站搭車以及抵達目的地車站後的大眾運輸費用。

ICE的票可以下載到德鐵的App裡,就不用印出來,這個App很不錯,火車誤點或是臨時換月台什麼的都會通知,車開了以後還會顯示行車進度,車上也有網路,搭起來很安心。其中一段德鐵有來信通知說可以用8歐元升等為一等車廂,為了體驗就去升等了,不過我坐到的車廂是在六人座的包廂裡面,跟另外一位女士面對面坐著,有點小尷尬。

從法蘭克福到卡塞爾的火車,剛好坐到一節車廂裡面有一個像是高中生十多人的足球隊,他們帶了好幾籃的啤酒,還有一個大喇叭,在車上玩牌、喧鬧、打來打去,好像整節車廂都給他們包去了一樣,但是查票員好像也沒制止,路過的人還跟他們打成一片,真是奇妙的文化。

#旅館

我在卡塞爾住在一間感覺是經營餐廳兼營民宿的地方,到的時候接待的先生沒要我出示任何證件,就帶著我穿過餐廳來到位於後棟的房間,給了我一把說是可以開房間門跟側門的鑰匙就跑掉了。這似乎表示所有的房間都是同一把鑰匙,想來真是不可思議。因為這邊的窗戶不流行用紗窗,隔天晚上我房間裡被一隻蜜蜂螫到腳拇指,因為沒被螫過且實在太痛了我一跛一跛地跑去問櫃檯該怎麼辦,有沒有藥可以塗,結果同樣的這位先生跟我說,你把窗戶打開牠等一下就飛出去了,說不定沒事啊,你看它有沒腫起來嘛,如果不是Wasp那隻蜜蜂螫過人就會死掉了云云,(討拍不成)我只好就回去用個東西把那隻蜜蜂弄到外面去繼續痛,還好隔天倒也就不痛了。

經過這個小插曲學到一個字,就是被蜜蜂螫的英文是sting,我一直跟他說bite,因在台灣被蚊子咬是家常便飯,倒是還沒被蜂螫過,所以即使知道是用毒針,我也喜歡很不精確地說被蜂咬了,以後要改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