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rip to portland oregon
波特蘭有一間全美最大的書店(Powell’s),原以為會是像誠品書店那樣時髦的地方,去了才知道,是一個像圖書館的地方。整個書店都是天花板高的書架,書籍依照分類按照字母排列,新書與二手書並陳,書架旁備有梯子讓你可以爬上去拿上面的書,沒有特別的裝潢,書以外的物品不多,幾乎沒有推銷特定書籍把書放平的台子。多麼令人感動的空間,這麼大,這麼不商業化,尤其在一樓的地方就有一整間文學類書籍,我一直認為文學是最純粹的書,它展現了人類最精鍊的語言與最豐富想像力,這間屋子充分展現它作為一個誠懇賣書的地方。
唱片行是第二個我計畫要去的地方,這裡唱片行頗多,本來打算去書店對面的一家但是沒開,所以走了幾個街區去了另一家,叫做Everyday Music,這個店非常大,而且比前面講的那間書店更像倉庫,天花板全部都是外露白色燈管,一排一排的CD架,新的跟舊的擺一起,大概是二手CD有些配件會散掉還是怎麼著,所有的CD都包在硬塑膠殼裡,所以新的跟舊的看起來都像是蒙上一道灰塵,只有一些會插上手寫的「新到貨」或是「新發行」的牌子,試聽架也只有一台,我想喜歡挖寶的人應該會很喜歡這裡的。可惜我運氣不太好,買到一張以前買過的CD,In The Areoplane by Neutral Milk Hotel,這張專輯的封面有個女人的臉被換成一張鼓,但是我在這邊買的時候看到畫的是房子,回家打開一看才曉得原來鼓頭女人的圖被放到裡面去了。可惡啊。
書店從早上九點開到晚上十一點,唱片行從早上九點開到晚上十二點,附近也有蠻多晚上還開著的店,很不錯,所以在我住的地方附近晚上在路上走來走去也是人很多車子很多,不像在美國其他地方晚上出去會覺得有些冷清,這讓我們在白天的會議之餘可以有更多探索這個城市的機會。波特蘭的市區感覺真是很像台北,雖然長得不一樣,但是他濕冷的天氣、方便的交通、商店林立、到了晚上還一堆人、週末還有一整天的藝術市集等等,感覺就是還蠻適合人居的。
波特蘭市中心有Willamette River隔開為東西兩區,我每天都要搭著市區的輕軌過橋到對岸去,河上有好幾座橋,而且都有點古樸的感覺,火車穿過去的時候覺得蠻好看的。另外是這邊河邊有很長的腳踏車道,去科學工藝博物館的路上有沿著步道小走了一番,風景宜人,我一向喜歡有水的地方。
博物館去了兩間,一間是波特蘭美術館,這邊有拉斐爾的woman with the veil借展,這個展就只有一個小展間,有一面牆掛了一幅畫,其他的牆面就是說明牌,還要按照票上規定的時間進去,原票價是12元,要看這個展要付17元,可以多看一個中國當代設計展。這個畫畫的是個全身穿著細緻的高檔服飾跟配件的女子,畫框也是非常巨大,雕工華麗,表現一個高貴完美的女性形象。不過我對這種畫沒有太大的興趣就是了。我比較喜歡他們的永久館藏裡面有關美國西北地區畫家的作品,尤其是Clayton S. Price畫的風景跟牛羊,這人早年是在當牛仔,閒來無事就畫畫抒發情感,後來附近有人看重他的才華資助他去藝術學校接受藝術訓練。他的畫用了很重的顏色跟筆觸,彷彿可以感受到這片廣大土地的生命力。另外的那個中國設計展我沒有仔細看,可能是展覽設計用了很多紅色,總覺得有些宣傳意味,不過我倒是看到了「無用」的那件衣服,果然是非常厚重,穿上這身衣服的model應該是走不動的吧。
另外一間博物館是著名的科學工藝博物館,我很喜歡他們的招牌用霓虹燈。這邊就像是個玩具間,到處都是可以觸摸的東西,許多科學原理可以透過互動的方式來學習,一旦玩過應該都會記得住,譬如有個播氣象的,人就站在藍幕前面,看著前面的電視螢幕比畫,就會合成為一個播報氣象的畫面,還真看到有人很認真地在播報著,非常好玩。另外有個紅外線溫度感應器,旁邊有很多不同的材質,例如鐵板、塑膠版等,還有會持續發熱跟冰冷的鐵板讓你加溫跟冷卻手的溫度,這樣站在黑板前面在紅外線照射下,整個人會因為溫度不同而顯得怪裡怪氣的,你可以搧風或是刮黑板提高溫度,畫面也會跟著變化。我最喜歡這個博物館裡面有好幾個lab,化石的lab就有許多不同的化石擺在那邊,可以隨便拿起來看,生物的就有很多爬蟲類養在那裡,有顯微鏡可以看,然後物理的實驗室就有真的機械在裡面,有火車頭,有渦輪機。
另外有個很不賴的展覽,叫做prenatal development,是一個圓形的展間,裡面是胚胎每一週的變化,每一個都是真實的胚胎,有些還連著子宮,可以看到小嬰兒從拇指般大小一直成長的經過,非常令人感動。這邊還有一個專門給小朋友的遊戲間,外面還有潛水艇可以進去參觀。
回程那天早上在附近的轉角咖啡店吃了早餐,老闆是個溫暖和藹的胖子,咖啡端上來發現上面有一隻小熊,真是驚喜,喝了一口突然想到手機也可以拍照,所以這隻小熊的下巴尖尖的,嗯因為被我喝了一口,他本來是圓的,很可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