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夫曼芭蕾 Eifman Ballet, 柴可夫斯基

Eifman ballet of st. Petersburg, Tchaikovsky~the mystery of life and death
芭蕾對我來說就跟古典音樂一樣,因為沒有學習過任何欣賞這類藝術的語彙,總覺得離我非常遙遠。那天在買其他表演票的時候,想說這現代芭蕾應該比古典芭蕾要平民些、趣味些,順道買了張算是給自己啟蒙。今天去看了,深深感到芭蕾真是一種很唯美的表演形式,這齣舞又有一些戲劇的象徵,所以有些地方還是頗熟悉的。
裡面主要的角色有柴可夫斯基、他的分身、他的妻子、幫助他的梅克夫人、天鵝湖王子跟女孩。我特愛柴可夫斯基跟他那分身共舞的時刻,一個帶有晚年頹喪的病容,一個應該是年輕、滿懷創造力的他,兩個男人的身體同樣柔軟,像陰陽兩極交纏在一起,經常有對稱性的動作與跳躍,畫面實在美麗極了,我忍不住覺得他們的舞步漫溢出一種同性戀的味道(雖然照這邏輯,愛的是自己應該算自戀才對)。
回家又看了一遍那文字寫得很不容易看得懂得節目單,才發現原來這舞中的柴可夫斯基之所以一生受到的煎熬,抑鬱而終,來自於他那無法向人傾訴的同志傾向。象徵著理想男性的天鵝湖王子受到美女吸引而離去,令他痛苦不已,最後他的妻子發狂、他沈迷於賭博,終至死亡。
我也頗喜歡這裡面的柴可夫斯基太太,有一幕結婚的場景很漂亮,帶著頭紗的柴太太抬著頭意氣風發地走出來,完成結婚儀式後她把頭紗的另一端遞給柴,一陣拉扯後,那條頭紗把柴給繞得喘不過氣來。第二幕發狂的柴太太披頭散髮,全身用一塊布包裹著,像是那種瘋人院的衣服,柴把布慢慢地捲開,女舞者配合著踮著腳尖旋轉開來,那個景也很有戲劇感。
裡面有個橢圓型賭桌的道具挺不錯,除了人可以圍在旁邊賭博轉圈圈,還可以在那上面翻滾跳躍,桌子可以傾斜移動,像是人們在狂歡做樂一樣,最後又可變身為棺柴,似乎在象徵死在賭桌上。跟某A稍微討論一下,她說這象徵未免太簡單了點。嗯,或者說我們比較期待複雜一點隱諱一點的象徵吧。
結尾歷經了很長的謝幕,真累。但很好看。但我其實無法分辨有時自己身體因受到感染而微微顫動的那些時刻,究竟是來自於那些舞者漂亮的肢體,還是那激昂的柴氏音樂。
update: 看了一下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原來跟賭博沒關係啊,哈,我錯了。看了這說明就清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