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UBU劇團的《群盲》
雖然才又被懷疑哪來那麼多銀子和時間看戲,不過今天我不巧又去看了《群盲》。朋友S小姐打趣道,這個演出的重點其實是在觀眾最後的不知所措,因為表演結束的時候,大家不確定已經結束了,沒人敢當第一個拍手的人,所以大家就耗在那裡,面面相覷,完全不知要如何行動,就跟戲裡面迷路的盲人一樣,呵呵呵…(他們不演,我們自己演起來…)
這個表演比較像是會出現在美術館裡面的錄像作品,就是那種會擺在一個黑黑的空間裡面,必須鼓起一點勇氣翻開遮在門上的黑布走過一小段漆黑的小道才看得到的那種。然後不管正在播放的作品多長,看的人會在看了五分鐘十分鐘之後就會因為看不懂或是沒耐心就陸陸續續地出去,然後很想對著迎面而來打算進去的人說,你真得要進去嗎?
演出全場只見十二個非常真實的人臉飄在空中,不停地講話,除了面部表情之外完全沒有動作,據說一方面是為了實現梅特林克靜態劇場的理念,另一方面是要去探討劇場的在場/不在場、存在/不存在、真實/幻影等等這一類的問題。我沒讀過群盲也沒聽過梅特林克這個法國人,所以非常難以理解靜態劇場的目的何在,因此不太能體會這樣一個完全沒有熱度的演出所要傳達的訊息,(專注於文本瀰漫的恐懼氛圍?好像也感覺不到耶…)嗯,所以就別說太多了,也許將來哪一天會懂吧。
很好玩的是,在座談的時候聽這位名字很長(所以我記不住^^;)的co-director小姐說,他們一開使就是在蒙特婁的當代藝術中心弄了一個像這樣的裝置藝術,是到了後來才選擇了群盲的劇本把他做成一齣戲劇(難怪會那麼不像劇場),十二張人臉是由一男一女兩位演員所扮演,兩位演員在排練時甚至沒有見過面,演員必須要一個角色一個角色一次一次分別把他演完,而且為了要配合製作時的準確投影,演員念白的時候必須保持頭部固定,就僵在那裡,只能動張嘴、挑眉、動眼等等,連點個頭都不行,因為他們的投影是投在一個固定支架上的臉型上…總之在一些獨門絕技的技術製作下,觀眾看到了十二張維妙維肖的立體投影。
不過,說真的我還是比較想看到真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