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ly browsing tag
年記

2013年

現在是紐約清晨六點鐘,一夜沒睡,沒有意外的話會在飛機上跨年。2013年是很充實很有生產力的一年,彷彿是因為去年太悠閒日子過太好,所以今年一起還回去,不過至少運氣不錯,都遇到好人,靈感也源源不絕,甚至開拓了新的打雜疆土,有點太忙但也因此才曉得原來自己還可以變出新把戲。

2013年的第一天

今年跨年沒有下雨,接近午夜的時候,和三年的煙火夥伴又再度踏上往101的路上。因為去年耍笨只看到一堆煙,今年特別跑到東邊去,結果煙火是看清楚了,但是這個位置人潮稀疏,沒有倒數,沒有歡呼,周圍的人和今年的煙火同樣優雅,悠悠然地就把這個會繞著101轉圈圈的煙火看完了。回家的路上吃了一盤好幾年沒有吃過的炸臭豆腐,吃到一半才想到,我居然把2013年的第一餐隨隨便便就給了臭豆腐,實在應該把這神聖的第一餐獻給湯圓比較吉祥啊。 然後明天就要開工了。

2012年

原以為2012年會有一些變動,結果是出乎意料地平靜,這是近幾年的工作生活中,最平靜最順利的一年。 年初辦公室從相忘的江湖被搬到雞犬相聞的小社會,除了小社會的禮儀還不能運用自如,以致於稍微有點遺憾之外,大體上過著單純的小日子,而且許多事情都超乎預期地有很好的結果,好像有人在暗地裡幫忙一樣,非常神奇。 今年跑去畫畫,去了一趟法國,但是感受最深刻的,或許是花在博物館、電影與表演的費用是往年的三倍,看到了Laurie Anderson、Peter Brook、DV8、Radiohead、Sigur Rós、Théâtre du Soleil,最愛的導演溫德斯和荷索的3D紀錄片,所以儘管在今年結束的前兩週沒有一天不在工作,仍然很高興,因為已經有了很好的一年啊。 最後,小日子有時候是很寂寞的,所以,謝謝今年陪我說話的人,和我一起分享感動的人,以及帶我體驗新事物的人。希望明年也是個美好的一年。

2011年

2011年身邊首次出現一群比我年輕超過四歲的年輕人,感覺角色認同好像要被迫配合調整,應該是今年感觸最深的一件事。

2011年的第一天

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跟人家擠在市政府廣場前面看101燒起來,只能說機緣巧合,朋友照顧。不像我會想到要去做的事,也許不會有第二次,所以貼一下。原來煙火6分鐘就燒完了。

2010年

2010年發生了一些變動,原本打算做的事因此延宕,到了後來變得不再重要。影響比較大的,是與個人認同最直接有關的家跟住的地方的改變

2009年

2009年的我還在這裡,不可思議。看著一整年的部落格,比起前幾年,今年少了很多挫折,也少了很多令人興奮的事情。可能是在臉書上面種菜開餐廳的玩物喪志,可能是工作進入了第二個迴圈,也可能是踏入30的自暴自棄。然後幾週前在金馬影展看了歡樂分隊,我還記得在開頭看到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這一段話,雖然我再一次對於現代性這樣模糊的詞彙感到不解,但我寧願視它為一個徵兆,讓那些書帶著我回到過去,引導我抵達未來。

2008年

2008年是工作很辛苦也很有趣的一年。第一次嚐到身份認同模糊、漂泊、不明確的滋味,第一次嚐到孤立無援且被四方人馬不停索求至產生五馬分屍之感,第一次遇到天外飛來一筆完全超出任何規劃可能的變動。剛開始自然是不適應的,但是在不適感逐漸淡去之後,到2008年底,只覺得這一年很棒:在即將邁入30歲的這一年,還是有新的經驗與新的可能會到來。期待2009年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