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rip to EXPO 2025 Osaka
四週前突然想去大阪萬博,於是就安排了三天的行程,每天都在園區待一整天,一直走來走去永遠有下個地方要去,可以做的活動很多,還蠻好玩的。今天早上做夢都還夢到我打算吃完早餐再去一天,完全忘記人已經回來台灣了。
#用抽選與排隊體驗日本文化
雖然萬博的抽籤機制(兩個月前、七天前、三天前、當日)複雜且中籤率低為人詬病,很多場館也都需要排隊,但因為閱讀過其他網友分享的技巧,所以多少還是都抽得到一些,排隊也都只排幾分鐘到1小時,很多甚至不用排隊就可直接進入,反倒覺得這些抽籤跟排隊其實也蠻有日本風的,習慣了也覺得能因此維持某種程度的秩序好像也不錯。就像大家會很自然的排隊跟大型脈脈像合照,只要有點耐心每個人都能得到乾淨好看的照片。
#每個場館都好玩
三天總共去了22個場館,預約到的有1. 生命的未來、2. 鋼彈、3. 約旦、4. 生命動態平衡館、5. Blue Ocean Dome、6. Earth Mart,本來還有預約到未來城市,但因為時間沒接好就放棄了。排隊的有1. Pasona Natureverse、2. 美國館、3. Tech World、4. 比利時、5. 奧地利、6. 阿曼、7. Better Co-Being (Night View)、8. 尼泊爾,直接走進去的有1. 西班牙、2. 澳洲、3. 卡達、4. 阿聯酋、5. 聯合展館B、5. 夜之地球、7. 大阪健康館、8. 水母館。
場館有大有小,每個場館都有它有趣之處,並非只有像美國館、鋼彈那樣聲光效果特佳的才值得一看。我也很喜歡講未來食物概念的Earth Mart、引人深思的生命的未來,Better Co-Being美麗的裝置藝術、西班牙館的燈光設計、阿聯酋展館內天然植物的氣味。還在Pasona Natureverse做了睡眠體驗,在約旦館喝了椰棗奶茶,在Blue Ocean Dome喝了超純水,在卡達館遇到英文導覽讓我對卡達還有展館的設計有了更多的理解(卡達的城市是沿著海岸發展的,所以展覽也是做成一圈,展示不同城市的面貌,從兩百年前到今天的變化等等)。即使是展覽本身比較沒有記憶點的比利時館,因為可以上去屋頂,也是很喜歡。
#展館以外的活動
展館以外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譬如在大屋根下散步乘涼。大屋根真得是很厲害的設計,不僅美麗又壯觀,還很涼爽,完全是避暑的好地方。第二是坐接駁車eMover,有機會就坐來坐去節省不少力氣,而且有一段會穿過大屋根,從前面擋風玻璃的位置看出去蠻美的。第三是吃各種異國食物。第四是看水舞跟煙火,水舞連續兩天從不同方向看,第一天從裡面坐在地上看出去非常壯觀,第二天對面大屋根的最頂端看下來顏色彩度低很多,感受就沒第一天強烈,煙火似乎是在第一場水舞之後施放,另外還有無人機,但因為完全忘記了就沒看到有點可惜。第五是蓋印章,很多場館沒機會去,經過的時候去蓋個章多少也是有些參與感,最末頁的浮世繪脈脈像是印版畫一樣要到六個場館收集印章,印完很喜歡。第六是抓寶可夢,園區內有一些寶可夢的補給站可以蓋章並收集特殊背版寶可夢。第七是到大屋根上方看夕陽,傍晚大屋根上方風大頗為涼爽。第八是去各種賣店買各種紀念品,這邊的賣店不少也很好買,然後園區裡面還有一個郵局有賣紀念郵票,以及紀念郵票與明信片套組,在這邊寄信還可以蓋紀念戳,但因為我捨不得用剛買的紀念郵票所以就沒蓋到,現在想起來覺得很可惜。
#食物
雖然便利商店以外的食物都蠻昂貴的,但吃各種沒吃過的食物實在比吃便利商店有趣太多了。約旦館的椰棗奶茶有附又軟又大顆的椰棗,以前只吃過乾硬的椰棗乾,從來不曉得原來比較新鮮的椰棗是這種味道。Blue Ocean Dome講完水的議題後買超純水來喝也是有趣的體驗,而且那個杯子真是可愛。然後還有吃到西班牙館的油條沾巧克力、塞爾維亞的肉捲(Ćevap)、派(Pita),都很好吃,脈脈冰跟脈脈燒也是一定要吃的。不過所有吃到的食物裡面,我最念念不忘的還是「宴-UTAGE」裡面的飯糰店ONIGIRI WOW!,早上在夢洲站出口旁邊看到阿部寬捧著一碗飯的象印電鍋廣告就覺得畫面很有趣,所以路過看到發現就是這一攤就趕快來買了,結果真是好吃到想要買電鍋回去。
#各種維生技巧
夏天的熱度真不是蓋的,參考了網路上的分享,我總共帶了陽傘、帽子、扇子、手持風扇、小毛巾、折疊椅、大水壺、涼感濕巾、涼感噴霧、電解質粉、鹽糖、行動糧、中暑藥。裡面每個我都覺得很必要,只有對涼感濕巾、涼感噴霧持保持態度,因為後面兩天有輕微腹瀉,不曉得是不是涼感噴霧涼感巾把熱氣都聚集在身體裡面所致。排隊的部分我覺得最痛苦的是早上入場的部分,前兩天因為太晚預約只買到10點東口的票,都是10點半以後才到,沒有排很久就進去了,第三天買到9點的西口,搭了接駁車在9點左右抵達,在烈日下排了一陣子才真得進場,都是靠手持風扇撐過來的。預約場館的部分,因為用了網路上有日本人分享的改CSS技巧,不用再搜尋,幫助很大,也有人整理了各種需預約場館當天釋出預約的時間,每半個小時就刷一下果然也是時不時可以當天預約到場館。住友館可以在場館一定距離內用line抽籤,但我一直沒有經過那附近就一直沒有預約成功過。有些想去但一直預約不到的場館我就在網路上搜尋某某場館排隊,然後就可能找到某些時段可以去排隊的訊息,也是很有用。八月以後Null2也可以排隊進去看了,雖然只是10分鐘的簡單模式,但總比像我這樣都看不到好多了。
#附加行程
離開大阪萬博隔天想說剛好有住吉大社住吉祭的神輿渡御可以看,吃過早午餐就先坐坂堺電車去買堺刀具,然後回來住吉大社,去了發現人異常之少,原來神輿渡御幾天前就辦過了,到場的時候只看到神輿,不過在住吉大社到處走走也是挺不錯的,旁邊還有種貸社、楠珺社、大海神社,不知不覺就買了這個那個。買刀具也是有趣的經驗,在堺市的觀光網站挑了一家離住吉大社比較近而且能說英文的店(堺菊虎本鋪村田刀具),結果店員的英文超級流利,而且親切有條理,還幫我們在刀上刻了字,這趟要不是姊姊想要買刀具不然我平常一個人出門是不好意思踏進任何小店的,很怕看半天沒買,但結果是每一把刀拿出來都想買,真是糟糕。晚上跑去難波公園,本來想要看看公園結合賣場是什麼概念,結果太好逛一直困在商場裡面出不來。
#後記
寫完這篇的晚上,夢到有個暗暗的場館排隊人數不多,就跟著人群排,站的位置剛好在某扇門外,想必很快就可輪到我。明明感覺前方有影子晃動顯示隊伍一直在往前移動,等了一陣子卻發現我還在原地,而且周圍越來越安靜,覺得頗為奇怪,轉頭往後一看,好像有一張床,心想那不會是我房間的床吧,但這個空間感覺又比我的房間要大多了,真得是我的床嗎?沒戴眼鏡光線又太暗,實在難以判斷我身在何方,但我遲疑了一下還是往前走了幾步,摸了摸那張很像床的東西,果然是床,然後終於看到我床邊擺的東西,果然是我的床。原來剛剛我跑去站在打開的衣櫃前面排隊啊,人生這種睡到不知身在何處的時刻真是很討厭呢。
#後記2
後來想到一件事覺得也頗值得注意。在萬博期間應該所有的人都留了一堆汗吧,一堆流了汗的人進到場館裡面,應該場館會有怪味道吧,晚上大家擠在一起緩慢地往夢洲站走,應該也會有怪味道吧。但其實除了一位阿伯真的有味道傳出來以外,大部分的時間是沒有怪味道的,只有偶而會聞到防曬乳的味道。這點真是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