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語言的世界

沒有語言的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人透過語言來思考,透過符號來認識這個世界,來和人溝通,沒有語言符號,人們所經驗的世界,會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貼上篇文的時候在Radiolab看到一則更有趣的廣播叫做words,講到一些因為種種先天與後天因素缺乏/失去語言的人所經驗的世界。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原來「每個事物都有名字」這件事,是需要經過學習的。在語言的世界裡,我們太習慣所有的事物都有名字,否則我們不曉得如何稱呼,於是所有的事物都成了符號。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難去回答人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一個人需要名字,一個性別,一個來歷,需要一個可以用來描述自己的身分,職業,我們也是透過符號認識自己,建構自己的認同。剝除了所有的符號,我究竟是什麼,變得無從理解。

故事中的人天生失聰,27歲以後才有了語言,然後世界有光。只是他也脫離了原先熟悉的另一個世界,再也無法和他以前的朋友溝通了。語言學家在特教學校觀察到,天生失聰沒有受過語言訓練的小孩聚在一起,能夠發展出一套溝通方式,但語言不只是關於事物的名字,還有關於概念,這些用來描述概念的語言,能夠幫助人們連結相關事物,幫助人們思考,當一個人的語言發展缺乏某些概念時,其思考能力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但是思考能力受限究竟是好是壞,神經學家也是存疑的。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書中描述的皮博士,他看到手套,無法和手產生聯想,只認為那是一個有五個囊袋的東西,一種容器,但是就是沒發現它和手的形狀的關聯,沒有想到是用來裝手的。雖然我們一般人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但皮博士這樣不也是重新發現了手套這個物品本質嗎?為什麼手套就一定是手套,它不能是另外一種用來裝五顆石頭的東西嗎?

廣播裡有一位受訪者Dr. Jill Bolte Taylor,曾因為中風失去語言,經過八年的復健才回復。失去語言的過程中,她經驗了前所未有的平靜,所有的人世間的煩惱都跟著消除。語言讓我們能夠作更深刻的思考,對自我以及認同有更深刻的認識,但是失去這些,當人們甚至不知到要煩惱的時候,像皮博士那樣,是否也是一種幸福?這個TED演講說的就是這次中風的啟發。

讀過莎士比亞的人都知道這個部落格的格名出處,但我直到聽了這個叫做words的廣播以前,從來不懂莎士比亞哪裡有趣。原來他是偉大的新字發明家,他創造了各種語言的用法。”Knock, knock! Who’s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