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為什麼自殺

今天翻到《創意工廠MIT》的第四章,發現一個有趣的註解,似乎可以解釋為何《Bunny Suicides》的主角是兔子,而非其他動物。當然這應該只是巧合。哈。

此註解提到1973年出版的《Fear and Loathing: On the Campaign Trail ’72》這本書的序言裡,作者Dr. Hunter S. Thompson寫到,

宣稱了解長耳兔習性的人會告訴你,牠們的生活動力來源是恐懼、愚蠢及瘋狂。但我在長耳兔的國度裡走動的夠久了,我知道牠們的生活大多數都蠻單調的;牠們每天都覺得很無聊:吃⋯⋯睡,跳來跳去。⋯⋯怪不得偶爾有一些兔子會越過界線,跳到不必要的刺激裡。牠們的腎上腺素一定是突然上升,才會蹲伏在路旁,等待下一對車頭燈開過來,然後從草叢中閃出來,電光火石間在車輪前間不容髮地衝過去,跑到馬路中央。

《創意工廠MIT》的作者Pepper White在註解說,MIT的圖書館收藏的《Fear and Loathing》序言的這段文字旁邊,有人用鉛筆把它圈起來,在空白處寫上, “笑對死亡”,而 “笑對死亡” 的典故似乎是跟該校不時有自殺事件有關,還沒看到那裡。不曉得Thompson是在什麼樣的上下文提到兔子的,這本書似乎是有關美國1972年麥高文v.s尼克森總統大選的宣傳策略分析。

《創意工廠MIT》講的是20年前的MIT,想必也跟現在很不一樣了吧,但看看還是覺得很不錯,跟全世界最聰明的一群人在一起不知道是什麼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