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bans

Theatre Babel,《Thebans 底比斯城》,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09.19-21

底比斯城全劇兩個小時,八位著現代服裝演員,演Oedipus the King、Jocasta、Antigone三部戲劇串成的底比斯城,布景極其簡單,有那麼點京劇的味道:地板中央畫了一個圓形充當圓形舞台,背後兩片從天花版上垂下來的白幕模擬古希臘著名的石柱,此外就是幾盞燈光和投影機,就靠著演員豐富的聲音表現和肢體語言,人物出場的時間和對白接得相當精準緊湊,讓這希臘古典戲劇的張力完完全全地表現出來。

這是我第一次看人家把希臘古典戲劇搬上舞台,雖說讀劇本已頗能感受到那雄渾的氣氛,但卻很難理解那chorus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只覺得這些古人還真笨,要chorus不斷地重複解說故事劇情,而巴索里尼的依底帕斯王雖也頗令人印象深刻(我一直記得那對對父子在三角岔路的對決),但電影當然也很難把chorus放進去,這次在這舞台上第一次看到chorus在舞台上出現,雖說每次人數只有四到七人,穿著黑色風衣,和我想像中的一大群穿著白衣向天使般的合唱隊有所出入,但演員的聲音太好了,這些一現代戲劇的眼光看起來很重複又很不自然的合唱隊,在這個舞台上看起來一點都不突兀,合唱隊的角色有時是故事解說員,有時是底比斯城的居民,有時又像是故事主角內心的反射,一位接著一位高高低低的獨白,讓人想起王小玉說書的高潮跌起,有時聽起來又像是劇場的配樂呢。
看到如此簡單確有好看極了的演出,深深地感到,演員不夠、經費拮据、場地差、硬體不足都不是做不出好戲的藉口,如果資源都充足了,我們就真有能力上演一場好戲嗎?
此外,實驗劇場不賣節目單,上樓找了位子坐下,看完戲走人,就純粹地為著一場表演而來,也只帶著一場表演的回憶走,沒有其他讓人分心的商品,感覺很好。入場時發的四頁中文故事簡介,篇幅恰到好處,也很實用,比許多演出做字幕讓大家無法專注在演員身上的方式要好很多。
[後記] 今天早上在中國時報藝文版看到底比斯城的演出訊息,才想到我好像有買票,拿出來一看,原來時間就是今天下午,還好有看報,不然就要很白癡地錯過啦。今天還看到以前系上的老師,老師還記得我的名字,真是感動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