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違章
當我們談建築,大部分的時候,這個詞引發的聯想,是那些宏偉華麗的風景,諸如豪宅,摩天大樓,博物館、體育館,是把建築視為一種巨型的造型藝術,不考慮功能的純美學觀賞,在這種觀點下,在乎的是造型、材質、結構與技法。只是建築不一定要這樣看。
當我們談建築,大部分的時候,這個詞引發的聯想,是那些宏偉華麗的風景,諸如豪宅,摩天大樓,博物館、體育館,是把建築視為一種巨型的造型藝術,不考慮功能的純美學觀賞,在這種觀點下,在乎的是造型、材質、結構與技法。只是建築不一定要這樣看。
在高美館閒晃看到這個可愛的照片,林玉婷做了一系列台灣老民宅的造型蛋糕然後拍下來,有鐵窗、電線桿、鐵皮屋頂,有種滿植物的陽台,有各種紅鐵門,但是我最喜歡的是這個屋頂的鴿子房,真是喚起了我的鄉愁。
今天是中秋節,為了營造某種悲劇性,特別選在這種大家都在烤肉玩樂的時間寫部落格。 今年北美館的台北雙年展有個作品叫作The school is a factory 是Allan Sekula 在1978 – 1980年間創作的一系列攝影作品跟文字,應該是裡面我最有感受的一件作品,純粹為了記得這個名字而記。
This image kept popping out of my feed reader in the past two weeks. Finally I realized that it was from the book and exhibition titled with “America By Car” created by the photographer Lee Friedlander. Just like road film that has always fascinated me.
這個夏天當代藝術館有個「慢slow tech」展覽,雖然感覺不到哪裡慢了,不過裡面有好幾件作品很能挑起了我的神經。大概是速度有對上,看慢展,就要有個緩慢悠閒的心情。
科技禁區 TECH/NO/ZONE當代媒體藝術展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02.10.12-0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