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ly browsing tag
紀錄片

The Pruitt-Igoe Myth: an Urban History

The Pruitt-Igoe Myth: an Urban History是一部很好的紀錄片。Pruitt-Igoe是美國密蘇里州St. Louise市政府在1950年代杜魯門總統任內,因為1949年的住宅法通過而興建的社會住宅。這33棟長得一模一樣的高樓,讓許多原本住在貧民區的窮人得以搬到一個明亮、寬敞、有電梯、有排水系統、有大片草地的環境。開始的時候,那就像美夢成真,人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床可以睡,有可以關上的門,有位於高樓的視野。然而才不過幾年,它就成了惡名昭彰的犯罪溫床,能搬走的紛紛搬走,住戶從三萬人減少到八百人,留下來的人面對更差的生活環境,卻必須付出更高的維護費用,不到二十年,市政府決定把它整個炸了。

God Save My Shoes

女人為什麼對鞋子著迷,God Save My Shoes提出的解釋不算太突出,女人愛鞋可能是受到慾望城市之類的媒體影響,也可能就和女人買衣服換髮型差不多,想要改變自己的造型,換雙鞋子最快,效果又比各種配件明顯,而且有時候甚至只要買雙鞋心情就會變好。鞋中之后,則非高跟鞋莫屬。

Helvetica (the film)

終於看到有中文字幕的Helvetica電影了。某年書展不知何故買了Helvetica: Homage to a Typeface,才認識了這個字體,偶而想到拿來用一下,卻覺得不很好用,太胖太圓,中文的環境實在很難感受這個字體的特殊之處。

First Position 芭蕾首部曲

這部紀錄片蠻好看的,有夢想,但不煽情。夢想其實很實際,夢想是有代價的,需要很多努力,要拖很多人下水,很痛,而且還不一定會成功。可能是因為芭蕾實在太過漂亮,那種痛的對比,顯得特別突出。

I am my Films – A Portrait of Werner Herzog

好像你對什麼有興趣,那個東西就會一直冒出來,譬如前兩天隨便聽個廣播也會聽到荷索的聲音(奇怪我認人從來沒這麼厲害過),而且是一個跟電影沒關的節目,今天又看了一部有關荷索的紀錄片《我就是我的電影 I am my films》,1979年出品的電影,更加深了我對這個導演的興趣。

Cave of Forgotten Dreams

第一次讀到法國南部的蕭維洞窟(Chauvet Cave)壁畫,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三萬年前的人類所繪,被認為是考古發現最早的石窟壁畫,畫裡的馬匹栩栩如生,充滿動感。洞窟在1994年被發現以後旋即封閉,只有極少數的科學家被允許進入,更增添了它的神祕性。荷索的Caves of Forgotten Dreams就是關於蕭維洞窟的電影,這部電影的3D帶給我們彷彿親身進入洞窟的體驗,然而那並非造就一部好電影的必要條件,這部電影本身有獨特的觀察與敘事觀點,即使沒有3D也絕對是一部非常傑出的紀錄片。

Near Equal – Moriyama Daidou

我的相機出現晃動失焦的照片時,總覺照片似可看到時間的流動,因而時常看到出神,捨不得丟掉。原本這是個人羞於啟齒的guilty pleasure,畢竟大部分的人只會覺得那明明是拍壞了,所以在看到Near Equal這部2001年出品的有關森山大道的紀錄片看他拿著傻瓜相機在路上不看鏡頭到處撿拾風景,得到各種歪斜、失焦、主題不明的照片,還可以出攝影集,頓時覺得很安心,接著又看到一棵被拍得很詭異的盛開櫻花樹,更是覺得我們是一國的。

Page One: Inside The New York Times

曾經在一本書看到作者描述他去紐約時報遇到總編輯宣布普立茲獎得主的場景,沒想到在這部叫做Page One: Inside The New York Times的紀錄片裡面看到了,果然是相當激勵士氣的場景,時報大樓的內裝真是超乎想像的氣派。純粹是為了貼這張圖而寫,站在紅樓梯中間那個是已經下台的總編輯Bill K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