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一蠹魚
傅月庵,《生涯一蠹魚》,遠流2002 這些人不需要獎賞!Virgina Woolf 這樣一句話,不知鼓舞了多少愛書人。當其他人紛紛到上帝跟前領獎賞,愛書人卻不需上帝特意關照,因為藉著讀書,生命已然飽滿,天堂神聖的獎狀金盃不過是毫無價值的累贅之物。
傅月庵,《生涯一蠹魚》,遠流2002 這些人不需要獎賞!Virgina Woolf 這樣一句話,不知鼓舞了多少愛書人。當其他人紛紛到上帝跟前領獎賞,愛書人卻不需上帝特意關照,因為藉著讀書,生命已然飽滿,天堂神聖的獎狀金盃不過是毫無價值的累贅之物。
台大外文系請到了Wole Soyinka來演講,聽這個頂著一頭白色小阿弗拉頭的奈及利亞老先生,用充滿熱情的語調講在白人殖民者離開後,因為政治、經濟、種族、宗教的異同,非洲成為以爭奪權力為重心的獨裁者結合外國勢力所把持的情況,面對動盪不安的局勢,個人該如何抉擇,他認為,身為一個作者,就是要去克服所有的阻礙,詩的功能是要擴大人類的視域、感知力、提供人慰藉,那些頹廢的、自我耽溺的都是nonsense,詩人一定要介入社會脈動。若能欣賞一個人內在的複雜性,便可以幫助人重新獲得抵抗不公的力量。詩永恆的內在價值是可以超越任何政治阻絕的。
J. M. Coetzee,《麥可‧K 的生命與時代 Life & times of Michael K》,天下2000 life and times of MK.jpeg 處在兩種不同系統的人如何能溝通?任何試圖去理解另一個系統的人的行動,即使是懷著謙卑之心,出於一片好意,都只是徒然。兩方做的都是對的事,但兩方都傷痕累累,錯只錯在根本是不同世界的人。 面對一部蘊含深刻意義,層次豐富多元的小說,原本是該噤聲的,尤其Michael的生命是無法用我所知的語言來理解的,任何型式的評論,都無法深入他的核心,但若不紀錄下來,必定會有所遺憾,於是我仍以我有限的語言,為閱讀過程的驚喜留下微不足道的點滴。
Kent M. Keith, Spencer, M.D. Johnson, 《不管怎樣,還是要:矛盾十誡 Anyway: The Paradoxical Commandments》,大塊2002 真理渾沌不明,但是人既然活著,就要有所抉擇。 在書展翻到這本書,認同書中的說法,做個記錄。
Alain de Botton,《我談的那場戀愛 Essays in Love: A Novel》, 先覺 2001 我很喜歡的《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有一首歌叫〈The Origin of Love〉,說遠古時代的人是兩個兩個背對背黏起來像圓桶狀的組合體,有三種性別,男男、女女、男女,因為人過得太愉快,引起天神嫉憤,將人劈成兩半,傷口縫成肚臍,而留在人體內那撕裂人心的痛楚,則來自於愛情。因為分離,人們才知道愛情的存在,開始不斷地尋找失散的另一半,希望能重新結合,讓自己完整。
Italo Calvino, 《馬可瓦多 Marcovaldo: or, the seasons in the city ; Marcovaldo ovvero le stagioni in citta》, 時報 marcovaldo.jpeg馬可瓦多是住在城市裡的搬運小工,跟老婆小孩五個人擠在地下室的房間裡,賺得錢永遠趕不上開銷,馬可瓦多有著一副好心腸,腦袋裡滿是幻想,只是運氣一直不是很好,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一段段的城市冒險,總以荒謬好笑作結。城市裡除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燈,穿著入時的血拼人潮,糜爛的夜生活,多的是向馬可瓦多一般不起眼,沒有成就感,懷著從未能實現的夢想,日復一日,為著三餐庸庸碌碌生活著的市井小民。
Le Peuple Migrateur, 鵬程千萬里, France 2000 /真善美 偶然在城市的天空上,看到成群的鳥從頭頂飛過,你是否想過,它們從哪裡來,又將往何處去? Leur migration est un combat pour la vie.
第一次到電影資料館,看Scott Stark的實驗電影,老實說實驗電影就是一個樣,原始、有趣、剪接花俏、不知所云,看似簡單的影像,卻有一堆文字告訴你,它不簡單。導演講出一堆深奧的哲理,觀眾也很努力地從這些晦澀的影像中,思索出什麼有意義的東西來。也許導演原來根本沒什麼意圖,但經觀眾這麼一附會,意義就被建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