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

在網路遊歷中到處剪剪貼貼拼湊出現在這個模版,畢竟是一種類似旁門左道的投機取巧,總覺得它的出生不夠光彩,於是我近乎偏執地想通過w3c的認證,以為通過了之後可以彌補它那混亂的基因….(老實說一個人躲在角落碎碎念需要管那標準作什麼呢…)

Roadmetal, Sweetbread

Station House Opera, 《Roadmetal, Sweetbread》 車站之屋劇團, 《金屬之路與甜心麵包》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2003.10.03-05 我決定停止思索有關這個劇場的一切。 只要一想起任何一個場景,就會感覺有一個螺旋裝置從腦殼下緩慢地浮出,啟動,轉、轉、轉,直到你的腦袋瓜要爆掉為止。

Thebans

Theatre Babel,《Thebans 底比斯城》,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09.19-21 底比斯城全劇兩個小時,八位著現代服裝演員,演Oedipus the King、Jocasta、Antigone三部戲劇串成的底比斯城,布景極其簡單,有那麼點京劇的味道:地板中央畫了一個圓形充當圓形舞台,背後兩片從天花版上垂下來的白幕模擬古希臘著名的石柱,此外就是幾盞燈光和投影機,就靠著演員豐富的聲音表現和肢體語言,人物出場的時間和對白接得相當精準緊湊,讓這希臘古典戲劇的張力完完全全地表現出來。

IKEA

大部分在外租屋的小孩都喜歡到Ikea逛兩圈,就算很多東西買不起,買了個底部印了Ikea的特價白碗也開心,早聽說這店的東西不耐用,不過對於消費世代來說,不耐用簡直是正合我意,用壞就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再上街購物,浪費而沒有罪惡感,在尋找新奇產品的過程中驅逐無聊,獲得驚喜感。

鬼月應景漫畫

幾個同學都大力推薦《陰陽師》跟《百鬼夜行抄》,但這漫畫像是不太熱門,常去的幾家漫畫店都沒看過,大概是鬼月靈感比較強,給我瞄到了,原來這種一點都不恐怖的漫畫也被擺在鬼怪漫畫區去啦。

神秘卜湳文明遺跡特展

出世神韻–神秘卜湳文明遺跡特展, 涂維政個展 當代藝術館 2003.08.08-09.28 下午亂晃經過當代藝術館,進去溜達了一下,看到一個很好玩的小展覽,叫「神秘卜湳文明遺跡特展」,這個藝術家大概是要諷刺最近各種過度商業化的展覽,於是自己也來弄了一個展覽,裡面就是一堆像遠古出土文物的東西,石頭、雕塑、象形文字,牆上有展覽常有的簡化的拓印圖、導覽文字、還有語音導覽、導覽手冊、餐廳、販賣部、導覽員,要不是門口有涂維政個展幾個字,再加上當代藝術館這個環境不太可能展這種東西,差點就以為是真得歷史遺址了呢。

My New Old Home

總算是完全脫離了之前住的地方。以往每次搬新家,懷著探索一個未知領域的好奇心,我都會騎著我那掛著菜籃的小五十在附近勘查地形,看看附近有什麼好吃好玩的店家,有什麼捷徑可以幫助我更自在地在外遊蕩

How To Read A Book

Mortimer J. Adler & Charles Van Doren, 《How To Read A Book 如何閱讀一本書》, 台灣商務2003(原書於1940出版) 「到底怎樣才能把書讀得又快有好?」這是我長久以來的疑問 ,如果你也同我有一樣的困擾,那麼你可以考慮讀讀看這本七月初版八月就第二刷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