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ly browsing category
art

戰火浮生 the war (SoundDrama Studio)

莫斯科聲音劇場工作室的《戰火浮生》,全長135分鐘,有著滿滿的聲音、語言、畫面與情緒,小小的舞台上,填裝了巨大的時空,在荷馬史詩的《Illiad》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間流動,身為觀眾又不自覺地在觀看的同時也把這一百年來的戰爭投射到舞台上,

Sidi Larbi Cherkaoui – m!longa

這個好好看。開始沒有多久,看著舞者們不停地繞圈圈交換舞伴,流暢有序的場景就讓人目不暇給,印象中的探戈舞蹈只是某種性感炫技的男女雙人舞,原來可以三個人跳、四個人跳、還可以交換舞伴,再繼續看下去,每支舞都有很直接很強烈個性,原來一個舞台上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面貌,而且是娛樂性高很有感染力的表演。

Olivier Py, King Lear 李爾王

極簡風格沒有不可以,但我實在愛死了劇場在觀眾面前不厭其煩地把各種道具搬到舞台上,用人工把佈景移來移去,又不厭其煩地把道具按照順序一一搬出去的手工業與儀式,比起絢麗的舞台投影、自動化的機械裝置,這種略顯老派的劇場風格似乎蘊含著一種真心誠意,一種文化傳承,一種一半入戲、一半出戲的劇場個性。

雲門2 十三聲

好像有點了解為什麼每次看鄭宗龍的舞作都會有感覺了。似乎是因為,它們不在說一個故事,而是在呈現一個影像,一個場景,一個空間,它們的模糊曖昧能夠召喚出那些你經歷過的無法用言語編織為情節向人清楚述說的,但是留在眼底裡的影像,留在肌膚底的觸感聲音溫度與氣味。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聽說會路過紐約的那天就去買了《深夜小狗神秘習題》的戲票(英國國家劇院製作,因為時間只夠看一部當然要選英國來的),那時還頗納悶為何找到的折扣卷都只能用到6月8日,後來才發現原來東尼獎頒獎典禮就在6月8日,得獎的加持伴隨暑期旺季,這戲不用折扣卷也能賣滿場吧。

1927劇團機器人科倫 Golem

1927是由一位編導演員與一位動畫家合創的劇團,結果真是超級酷。機器人科倫的演出不論故事、語言、表演、音樂、美術、技術都有很好的呈現,現場有音樂演出,由演員擔綱演奏電子琴與爵士鼓,有趣又有個性,好想再看一遍(再度加深我老是覺得英國團最棒的偏見)。

烏帕塔舞團《 巴勒摩 巴勒摩》

巴勒摩是西西里島首府,不久前才看到有人以其為Mafia發源地故翻譯成「怕勒摸」,所以對此處有了駭人的印象。Pina Bausch 1989年首演的巴勒摩巴勒摩,果然也不走溫柔風格。

雲門2 杜連魁

去年意外看到《一個藍色的地方》以後,記得了鄭宗龍這個名字,今年看到要演《杜連魁》,就很期待會怎麼詮釋,果然還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