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做船模型

那天半夜十二點多,我正專心地削著木頭,耳邊傳來唐老師的podcast,這一集講五宮飛星。五宮飛六宮的人喜歡費時費力的嗜好,譬如有人喜歡拼圖或模型。真巧,就是在說我。

至今我不太確定究竟為何拿到船模型的那天起,有空的時候就只想坐在書桌前做這艘船,大致上只是不斷重複著切割黏貼彎曲打磨這一類的事,手指常常被快乾膠黏住,老花眼看不清楚,不時還要趴在地上尋找噴掉的小零件,但是就莫名覺得好有趣喔。有天為了把連接龍骨的那根船頭木削成有點梯形的形狀,因為普通美工刀不給力,不知不覺削了三小時,而且因為靠在桌上削,削完才發現小拇指側邊竟然也磨出一個洞。剛開始那兩週像被什麼附身一樣,每天廢寢忘食,上班不想上,下班只想快點衝回家,吃飽飯就開始做,然後隨便就到了半夜兩三點。

我一直都想做船模型,這次買的是WoodyJoe的北前船,是江戶中期到明治時代(18世紀至20世紀初)從大阪出發經瀨戶內海到日本海最後抵達北海道的商船,之前去富山時有到岩瀨港參觀北前船的商家所以有聽過。他們也有做另外一個路線的菱垣回船,但北前船的價格稍微便宜一點,所需時間也比較少,70小時,難度兩顆星,感覺挺適合我這種新手。他們家的說明書是一本的,每個步驟都很清楚(雖然還是會黏錯),需要的工具也都有詳細列出來,有種很精緻的感覺,而且甲板底下貨倉的部分有個樓梯,雖然只能從船尾的小洞隱隱約約地看到,但也沒有因此省掉這個樓梯。

船模型主要是雷射雕刻的木片,搭配一些金屬,最後上色,綁上帆跟繩索,雖然基本上是組裝,但也有一些需要自行裁切打磨的部分,黏壞了就把膠切掉重黏,洞太小就挖大一點,木組件太長就切一點下來,組件弄丟就用廢木片自己再切一個,這種自由感,費力感,似乎比單純的組裝更為有趣。我很喜歡自己到了這個年紀還有可以感到著迷的事,雖然我家沒有地方放第二艘船,但想到我老的時候應該還會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就覺得很安心。

還有,最投入的那段時間,也是進口蛋議題被炒作得最厲害的那段時期。每天看著農業部疲於奔命的澄清回應,都在暗自祈禱陳吉仲部長要撐住。可能也因此受到感染隱隱然燃起了某種鬥志,導致只是做個模型也做得特別起勁。直到有天半夜收工後滑手機看到陳部長辭職的消息,悵然若失,頓時覺得好像失去了繼續奮鬥的動力呢。

完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