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rip to Berlin, Germany (part 2)
上篇交代第一印象,這篇寫柏林愛樂、老城區跟一些博物館跟動物園。這幾間博物館跟動物園都是事先沒有規劃要去,莫名走到那裡就進去的,不過也都蠻有趣的。
# 柏林愛樂廳
這次去柏林愛樂廳主要是想看看那種座位區是一塊塊交疊的音樂廳,剛好遇到總監拉圖指揮的節目,買的應該是中價位的票,只有柏林愛樂台北演出最低票價的一半。實體票左上角有一小塊燙金,多了點質感。領完實體票可以先進大廳,就是有賣酒水給人休息的地方,門口附近有位女士大概看我東張西望,主動給了我一張英文的曲目單,然後跟我講等一下要怎麼找位子,但表演廳的門要演出前半小時才開放。這邊沒有樓層的分別,只有標示ABCDE的區塊,上樓梯後依照牆上的指標依照區塊進入,就可以找到座位,好像沒有看到有人在帶位。
這場幾乎是滿場,樂團後面也坐滿了人,而來者放眼望去看似都有點年紀。演出前的廣播有德文跟英文,就是說關閉手機不要錄影錄音之類的,只是有趣的是還有加一句不要咳嗽。真正開始演出後,我才意識到演出中的咳嗽有多惱人(不知跟場地有無關係,以前似乎未被咳嗽聲如此干擾過)。第一個樂章結束,全場觀眾紛紛咳嗽起來,那聲音大到像在鼓掌。因為是第一次碰到這種場景,覺得實在太有趣了,不曉得是否大家是憋太久還是覺得先咳以後等一下比較不會想咳。但說實在的,我覺得大家應該要憋到整個曲目結束邊拍手邊咳比較好,不然剛剛還被音樂弄得很激動,音樂一停,被撩起的情緒,瞬間就被這爆炸性的咳嗽給破壞了。每個樂章結束都有一堆人咳嗽,不曉得有沒人要發明可以消除咳嗽音的東西,譬如讓人在演出期間想咳就咳到某個袋子裡但又不會吵到別人的東西。
演出節目有三首,一三首分別是德佛札克D小調管樂小夜曲(作品44號)跟布拉姆斯的A大調第二號小樂曲(作品16號),編制比較小,第二首是英國當代作曲家Mark-Anthony Turnage的Memory,是比較完整的大型交響樂,我平常沒有在聽古典音樂,只是覺得這一首可能音量比較大,樂器比較多樣化,旋律也比較奇特,總覺得想要記上一筆,或許未來有緣會再碰上。
# 尼可拉小區 Nikolaiviertel
據說柏林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紀的尼可拉區,地方不大,主要的建築是尼可拉教堂,周邊有一些老建築改建的博物館,還有一些德國餐廳咖啡店跟藝廊等等。進了一間Knoblauchhaus博物館,博物館的門關著,剛好看到有人推門進去所以跟在後頭進去。這是一間建於18世紀的老房子,原來的屋主Johann Christian Knoblauch做軍隊的扭扣、紡織業等起家,他的一個兒子後來到法國里昂去學得絲綢製作的知識使他後來又踏足絲綢業,他們家也和柏林另外一家富裕的商人家族通婚,更是鞏固了家族財富,這個房子是家族的住所也是談生意的地方。
目前房屋內主要是在展示畢德麥雅(Biedermeier)時期的藝術風格(嗯第一次聽到),屋內的裝飾可能因為不可考所以是重新佈置的,但仍然是反應當時中產階級家庭流行的裝飾風格,譬如用了很多植物做裝飾。當時家庭中的女性成員多半在起居室內度過,可能花很多時間在寫信或是照顧小孩等等,只是這個家的起居室現在感覺起來好像有點小間,這也讓我想到Downton Abbey的女性常常都會聚在客廳裡而不是各自待在自己的房間,原來不是因為這樣比較好拍。
這裡有看到賣胡桃箝娃娃的店,本來以為只是士兵娃娃,不是很便宜,但覺得太可愛了就還是提了一隻回家,回家才發現那個嘴巴可以動,原來就是夾胡桃的胡桃箝。後來在其他博物館有看到小孩房間有擺這種胡桃箝娃娃,所以應該就是德國家庭會有的東西,我也在網路看到文章說台灣埔里有在胡桃箝娃娃的代工廠,做得也是很可愛,樣式沒有差很多,但想到如果千里迢迢跑去德國買台灣製的娃娃,應該會蠻懊惱的吧。
尼可拉區位在河邊,遠方可以看到柏林大教堂。前面這個鐘的造型還蠻古樸的,不過後來在其他地方也有看到。
尼可拉教堂有雙尖塔,之前在呂貝克看到的主座教堂也有像這樣的雙尖塔。
Knoblauchhaus,從這個屋子展示的老照片看起來,這一帶的路跟建築好像大致都維持原來的樣子。
路邊看到的一個造型古樸的汲水幫浦,不過應該是後來復刻新做的。
# KPM 瓷器 (Königliche Porzellan-Manufaktur)
柏林動物園附近有一間建於18世紀名為KPM的皇家瓷器工廠,生產非常精美的瓷器,現在有咖啡廳、展示區跟賣店。展場可以看到一些比較早期的瓷器樣式,有很精緻的手繪圖案,賣店比較多的是沒有手繪的比較現代感的樣式,但對我來還是有點太貴了,不然的話真想要買一組杯盤當作柏林到此一遊的紀念品。
# 柏林動物園
知道柏林動物園這個地方,是因為U2的歌。本來到動物園站這一帶比較想去攝影博物館,但是不知為什麼就進來的。本來想說一個老動物園應該會像巴黎的動物園那樣有點年代的感覺吧,結果還蠻現代感的,環境看起來維持得不錯。
爬蟲類區有一個很像熱帶雨林濕度很重的區域,看到很多很漂亮的蜥蜴,像是這個產於印尼Batanta的藍樹巨蜥(Varanus macraci),英文俗名叫做Blue-spotted Monitor,他的藍色在一片綠中非常顯眼。前兩天在臉書上看到有人轉誤譯的案例,原文把monitor lizard錯譯成被監視的蜥蜴,我剛好也是這次在動物院看到這隻蜥蜴去查才知道monitor是巨蜥,所以說逛博物館即使是隨便亂逛也是可以長知識的。
解說牌,下面比較矮的那塊應該是給小朋友看的,有可愛的插圖。喜歡解說牌有顧慮到大小朋友。
這個是動物園裡面的小孩遊樂設施,印象中在法蘭克福機場也有看到兒童遊戲區,感覺是很對親子友善的地方。
博物館寫不完,下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