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ng Vivian Maier

進電影院看《尋秘街拍客》這部紀錄片之前,我不曉得這位街拍客Vivian Maier拍的是人像攝影,而且很多是近距離、正面的人像攝影。她能夠長期如此大膽直接的面對人群,收集各式各樣的人物風景,顯示了她對人的興趣,以及對人細膩的觀察,她還會拿著錄音機在路上問其他人對政治的看法,這樣的人為什麼會把自己隱藏起來,穿著古版寬大的服裝,和家人沒有往來,沒有幾個朋友,沒有把作品公諸於世、沒有成為知名攝影師,而選擇當保母、管家,在不同的幫傭家庭間流動,使用化名、偽裝的法語口音?

她晚年時經常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公園長椅上度過,不太和人說話,看著畫面上那空蕩蕩的長椅,一般人會覺得這真是個古怪的老太婆,她這樣孤獨的死去,真是一場悲劇。不過她肯定不會後悔,一個在路上任意地在路上擷取別人影像(也是一種帶著冷漠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的人,正可能因為意識到攝影師拍攝的不是真實,而是利用該人物的當下作為工具來表現攝影師自己的思想意識與世界觀,而更不願意反過來讓別人來利用自己,讓自己成為被詮釋、被評論的工具,重視的隱私的人對於自我形象或許有強烈的意識,他們渴望取得主控權。雖然我們看電影的人忍不住會想就她所遺留下來的線索來拼湊出她這個人,但是各種的猜測肯定不是錯誤就是片面,所以她可以很安心,她始終把自己保護得很好。

在我剛開始寫部落格的時候,曾經糾結過自我揭露和隱私之間的拿捏,既希望記錄想法和其他人交換(避免落入公有地的悲劇),不過後來感覺起來好像是不管寫了什麼別人接收到的總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就完全放心了,你揭露了但其實什麼都沒揭露,因為人與人從來都是用自己的角度來去理解外在的世界,我們不是真得想要去認識其他的人,去了解他們為什麼那麼做、這麼想,而總是忍不住很快的以所見的表象去下各種評論,這些評論反應的都是自己而不是那個人本身,所以Vivian Maier有一個保母之外的不為人知的攝影師身分,而其實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神祕客呢。

不過Vivian Maier留下了那麼多的影像跟物件,我們能看到的也都只是收藏家展示出來的一部分的物件,一部分的人格,她有那麼多的信件為什麼我們從電影中只看到一封信?說不定這是收藏家選擇呈現的結果?收藏家怎麼都不擔心版權的問題,就這樣拿來作商業使用呢(這裡有報導)?Vivian Maier或許還是希望她的作品被看見,但是被隨便一個人打著幫她的名義拿來賺錢,她應該寧願不要吧?現實實在煞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