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2 杜連魁

去年意外看到《一個藍色的地方》以後,記得了鄭宗龍這個名字,今年看到要演《杜連魁》,就很期待會怎麼詮釋,果然還是很有趣。

故事是王爾德的《格雷的畫像》(Dorian Gray),王大閎改編成《杜連魁》,美少年杜連魁收到畫家幫他畫的人像,感嘆他將老去而畫作將永保青春,因而許願讓畫作代替他老去,這個願望果然實現了,而貌美的杜連魁跟隨自己的慾望壞事做盡,內心的醜惡都顯示在畫作裡,隨著時間畫裡的人越變越醜,杜連魁最後自殺,被發現的時候,畫作裡是個美男子,而地上躺著的是個醜陋的中年男子。

一開始是畫家在作畫,彩衣女應該是顏料之類的吧,後來杜連魁和朋友們上場,三人坐在長板凳上,一個長髮女像貞子一樣從板凳下爬出來,臉完全被長黑髮蓋住,一看便知是暗黑杜連魁。開頭的音樂用了三重先嗇宮聯樂社演奏的北管扮仙曲牌「三仙」,音樂、舞者的動作還有板凳,把現代舞、台灣、京劇、武術融合得很好,從來不曉得廟會敲鑼打鼓的音樂跟現代舞可以這麼搭,我覺得很好玩。這段音樂後來也不時的出現,像是主題曲一樣。後面還有Tom Waits的音樂,好有趣。

舞台的畫面也是很漂亮,從天花版滴下的黑墨水,就滴在暗黑杜連魁的頭上,有點像沙漏的感覺,有時間的隱喻,又能夠顯示畫作一點一滴的變化,最後這些水在地上形成一大灘,畫家將墨水畫開,形成了杜連魁的血,暗黑的杜連魁爬了出來倒在旁邊,美麗的杜連魁回到畫的位置,這個設計簡潔清晰而流暢,很對胃口。中間還有一段也很喜歡的是周圍一片紅色的燈光,除了畫像持續在變化,幾個舞者在後方站成一排,只有上下跳躍的動作,持續了好幾分鐘,顯得寂靜、美麗、哀傷。

故事有英文旁白,所以舞台上演到哪裡顯得很清楚,本來我想藝術好像都喜歡稍微曖昧模糊一點,但想想王爾德的語言可是其精華所在,還是放進來比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