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事 L’avventura
我以為安東尼奧尼影展只要挑一部來看就好,但是看完《紅色沙漠》的隔天,我跑去看了1955年的《女朋友》(Le Amiche),再隔天又看了1960年的《情事》(L’avventura)。沒想到這麼好看,當時應該要買套票的。
每一部片看完,心總是會那麼揪一下,陷入愛情的女孩有種種樣貌,有的輕挑,有的痴迷,有的謹慎,有的猜疑,《情事》又比《女朋友》高竿,從害怕逃避到游移不定,緊接著狂喜的是不安全感,是焦慮,是嫉妒,是永恆的不滿足,是苦澀的甜蜜,跳脫的人看清了這種矛盾,留下來的選擇永遠的牽絆,電影細膩地刻劃了女孩在愛情經驗裡的種種心思。不管是《女朋友》或《情事》,電影裡的女孩各個主動積極,美麗又個性鮮明,男性角色多半居於陪襯地位,導演真得是很會描繪女人。
《情事》的劇情,主要是女孩安娜和幾個朋友到小島遊玩的行程失蹤,在尋找安娜的過程中,她的好朋友和男友逐漸發展出感情的經過。有幾個鏡頭讓人印象深刻,首先是當一行人準備離開小島時左右搖擺的鏡頭,那搖晃的方式有如將攝影機架在遠遠的一艄船上,畫面的中央是女主角小小的身影,好像可以感覺到女主角此時心理的紛亂。另一個是男女主角開著車到一個諾大無人的空屋前停留然後離開的時候,鏡頭對準了一間教堂,我們聽到車開走的聲音,但是鏡頭卻留在教堂上,並且逐漸拉近,彷彿有人在暗處偷窺這對男女,讓人有點毛骨悚然,有可能是教堂代表的道德規範。
到達安娜可能停留的青年旅館時,女主角請男伴自行上去免得尷尬,此時她看到這條街上全部的男人都在看她,並且慢慢靠近,這個畫面真是讓人喘不過氣來(甚至比前面出現的那位穿得很少的女生幾乎引發暴動的情況還讓人緊張),男性的目光既有壓迫感卻也是女性所渴望,彷彿女性的自信是來自於男性的目光,然後她只好逃到油漆店假裝買油漆。之後男女主角到旅館,女主角說累了想休息,希望她的男伴在離開房間前說我愛你,她要他再講一次,他說我不愛你,然後笑著離去,過了兩秒鐘,門又漸漸地打開來,開門的速度非常緩慢,讓人很想知道是誰開了門,甚至讓人很緊張,有沒有可能推門進來的是安娜?只是開這個門,就可以讓觀眾感受到背叛好友的女孩心裡的擔憂。
其他義大利的風光,光禿禿的岩石小島,奇特的日出、光線、海浪與雲朵,義大利的建築與小城街道,女性服飾等,都非常讓人想要去觀光。關於男性的部份,只有這個建築師男友提及為了金錢違背理想,以及有天他在外外面破壞別人作品那一幕,可以約略看出他的個性。女主角Monica Vitti和紅色沙漠的女主角是同一個人,在這部電影裡有許多她的特寫,黑白片看起來皮膚更顯白,她換了不少衣服,並且隨著劇情的發展,有豐富的表情與姿態,典雅的、冷漠的、喜悅的、撩人的、俏皮的、瘋狂的,而且好像太多了點,例如親熱的鏡頭往往只有女人的臉而沒有男人的臉,視線總是放在女性身上,一邊看一邊有好像在偷窺漂亮女生的錯覺。
題外話,前幾天看了Room 666,這是文溫德斯在1982年坎城影展期間拍的影片,他找了幾個導演到一個旅館房間,給每人十分鐘來談電影美學是否受到電視的威脅、電影的未來等相關問題。裡面的安東尼奧尼是新科技的支持者(只是他們那時的科技是現在已經過時的VCR,電影過了50年仍然歷久彌新,但是新科技30年早已過時),他認為假如有新的方式能夠呈現真實,或是可以解決問題,電影導演不應該堅持把自己侷限在膠卷裡。他假如活到現在,應該也會拍出如同荷索的Cave of Forgotten Dreams、溫德斯的Pina那樣好的3D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