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想之年

家裡很熱鬧,小小孩頑強地哭著,隔著一道門,我在角落裡讀著哀慟的書,Joan Didion的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 )。一生一死,很奇妙的感覺。

死亡突如其來,在一個平凡無奇的晚上,她的丈夫突然停止說話。宣告死亡的那一刻,女兒正在加護病房昏迷著。舉行葬禮的那天,女兒剛出院,她念了一首詩給父親,以為新的生活即將展開,但她被送回醫院,然後離開人世。短短數月,生命中的兩個至親毫無預警地相繼離去,生命頓時陷入混亂的作家,用書寫記錄這一段傷痛的回憶,用書寫思索死亡與生命的意義。

「我要他回來。」每回看到這句話,心就揪了一下。喪禮要人們透過儀式抑制哀傷,但是那個被單獨遺留下來的,那個經驗失去與被棄的生者,那個冷靜的理性的當事人,儘管閱讀了各種關於疾病與傷痛的著作,試圖理解這一切混亂隱含的意義,試圖重新掌控對生命的控制權,仍然在心理吶喊著,要他回來,要給他留一雙鞋子,要和他討論昨天晚上做的夢,討論這所有發生的一切。

蒂蒂安夫婦都是長時間在家工作的作家與工作伙伴,他們念報紙上消息給對方,詢問彼此的意見,房子裡總是充滿著話語。兩人緊密的關係也使得故事更讓人心痛,所有的回憶都有對方,所有的事情都想和對方講,但回應這個渴望的,只是一片靜默。書裡面有一句話說,「結果哀慟是一個沒達到之前我們誰也不知道的地方……我們可能會預期死亡突然帶來震驚。但我們沒料到這種震驚會毀天滅地,讓身心皆盡錯亂。我們可能會預期自己因喪親而一蹶不振,而傷心欲絕,而瘋狂。但我們沒料到會是如假包換的瘋狂……」

但是書寫不只是想要釐清這一片混亂,書寫也為了不想要遺忘,因為遺忘意味著背叛。但如果你想要康復,你就學得會讓傷痛緩和,讓他離去。人生苦短,請好好活著,多想點快樂的事。願所有的朋友安好。

看了這本書,終於知道那年夏天在洛杉磯看到的遍佈各地開滿紫色大花的行道樹,原來叫做藍花楹(jacar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