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hours party people
24 hours party people, UK 2002, 金馬影展
關於音樂的電影通常不難看,有搖滾樂的電影更是如此。二十四小時狂歡派對絕對是一部讓你既感動又感嘆的電影,但更多時候你是被那幽默的呈現方式給弄得開懷大笑的。
樂迷來看電影肯定會比較挑剔,非得把過去的印象與電影做比對,但幸好裡面的人物我幾乎是一無所知,所以完全沒有負擔,看得很是過癮。影片中的Tony Wilson一開始就說本片會有很多的墜落,但是想到墜落你就想想Icarus吧,從一個角度來說是高傲,另一個角度卻是對理想的執著,他又說,失意的時候,就想想Boethius的哲學的慰藉,生命就像轉輪,起起落落,升到最高點時刻就是準備墜落的時刻;而若說音樂的浪潮就像雙螺旋,一個潮流在墜落的時候,另一個潮流卻正在興起,生命恐怕也是如此。
Factory Record和樂團簽約的方式是沒有正式的簽約,樂團擁有所有自己音樂的版權,到廠牌山窮水盡的時候,創始人Tony Wilson說,到我死的時候,我會在墓碑上刻「我從未出賣過自己」,因為我一無所有。Bourdieu說,市場經濟與藝術成就是完全相反的邏輯,這倒是血淋淋的例子,越是在經濟上拮据,在藝術上的成就才有可能越高,因為不摻雜除了藝術之外其他雜質的藝術,才是最純粹的,換句話說,越是賠錢在做,真心越能顯現。
影展有趣的地方是會在那兒遇見很久不見的朋友,呃,明明每天都在同一個學校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