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ently browsing category
art

謀殺克雷曼

imitating the dog(UK), Kellerman 10/27 松山文創園區 《謀殺克雷曼》也是數位藝術節的節目之一,這是第一次看到電影和現場演出的比重正好一半一半的劇場,非常有意思,故事也是時空交錯的科幻驚悚懸疑片,雖然緊湊迷離的程度自然不能和David Lynch的電影相比,但是能夠在現場演出的環境做到這樣的結構和場面,我覺得很讚啊。

空的記憶

10/13 空的記憶,松山文創園區。 《空的記憶》是一齣運用數位藝術的舞蹈作品,兩者的結合感覺還不錯,但很不巧那時剛好有些疲累,在昏暗的燈光下,常常眼睛就閉起來了,只感覺到舞台上「詩意」的影像拼貼散發出寂寞疏離傷感與各種耽溺的情緒,而我一向對此類表現形式難以產生共鳴,所以作品主題的部份便不多談。不過過了兩週還想提筆寫,只是覺得舞者、舞台和音樂都讓我覺得有新意,假如內容主題不是那麼虛無飄渺,應該是我會喜歡的作品吧。

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

Christian Rizzo, “b.c, janvier 1545, fontainebleau,” 10/6 兩廳院實驗劇場 因為好像很奇怪所以跑去看,果然是夠奇怪的,在我看過的怪舞蹈裡應該可以排上第二名(第一怪還是瑪姬瑪漢的環鏡)。感覺起來比較像設計,不太像舞蹈,視覺與聽覺的氣氛營造相當有風格,但因為缺乏故事也缺乏情緒,好像也沒有類似象徵符號的東西,舞者的動作只是一貫的緩慢,優雅,與節制,看五分鐘和一小時好像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早餐時刻

早餐時刻,崎動力舞蹈劇場,8/11,水源劇場 舞台中央有一個大螢幕,右後方一張方形桌子,三張椅子,三部攝影機分別散在右前方和桌子兩邊。隨著前方攝影機往前拉,螢幕上慢慢出現倒在桌上的男人,我們看到他的腳,他的脖子、髮絲,接著拿著攝影機的男人移到座位上,另一張椅子是一個女生,男人醒了過來,三個人像打架一樣六隻手在桌子前面比畫,男人一度還把頭從另外兩人的手之間鑽了出來。這齣叫做《早餐時刻》的舞劇,和早餐有關的大概只有這張桌子,它讓你有一種煞有介事地,是要開始吃早餐了的感覺,不過等了許久,並沒有像早餐的東西端出來,有一顆番茄被吃掉,另一顆番茄成了慾望的載體,最後跌落在地上。

蝴蝶夫人

今天要感謝很多人讓我得以去看蝴蝶夫人的綵排場,雖然一整天心裡惦記著要先看劇情大綱,結果還是到下班前兩分鐘才匆匆到維基百科印了資料帶到公車上看。這齣劇是兩廳院的跨國製作,由國家交響樂團演奏,演出的主要是澳洲歌劇團,也有部分台灣演員。之前完全沒注意到有這齣劇,原來六天的場次座位幾乎全部售罄,又是一個我不熟悉的世界。

大夾子公共藝術

天啊,兩年前在Denver美術館看到讓我很不屑的大掃把公共藝術原來有一系列的姊妹作,有大夾子、大湯匙、大鏟子、大鋸子、大口紅、大羽毛球…,而且製作這個的Claes Oldenburg和Coosje van Bruggen還被視為是普普藝術的先驅,因為以前沒有人把這些微不足道的日常用品當成雕塑主題的。網頁點進去每一件作品還有水彩設計稿,顯示人家是很認真在設計,不是隨便亂來的。好吧那我現在懂了(雖然還是堅持大掃把不好玩)。

Pina (movie)

好像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談論這部電影,如同電影中畢娜鮑許說的,總有一些情境讓人感到無言以對,語言文字難以描述,此時就輪到舞蹈出場。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電影裡只有舞蹈而幾乎沒有話語,舞蹈才是畢娜鮑許的語言。直接從作品去認識畢娜鮑許的方法,似乎還蠻適合她注重隱私與寡言的形象。

法國雙向肢體劇場《慾望片段》

Cie Dos à Deux – Fragments of Desire 兩廳院實驗劇場 這大概是目前看過在小型舞台裡面,道具佈景的安排機關最多,最充滿驚喜的一次。故事場景是有一點詭異的歌德風,父親坐在輪椅上,頭轉動的樣子像是機器人一樣地震動搖晃,而且沒有表情。女管家穿著全黑的管家服,有幾幕在工作的場景把外衣脫掉,只露出裡面類似馬甲也類似脊椎復健護具的衣服,同樣面無表情,動作僵硬,但是服務周到,像家政婦三田一樣萬能,也像極了機器人,她的裙子兩旁似乎是掛了兩條大的黑色袋子,像抹布,又可以裝東西,需要什麼隨時可以從衣服各處的袋子掏出來。